獨龍族的節日 獨龍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來源:人人運程網 1.27W

獨龍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以前獨龍族名稱並不是獨龍族,他們被稱之為俅人,之後改為獨龍族。那麼關於獨龍族的節日,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獨龍族的節日 獨龍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在漢文史籍中曾被稱為“俅人”。內部沒有統一的族稱,他們以居住地域或河流名稱而自稱。如居住在獨龍江兩岸的自稱“獨龍”,居住在迪麻河畔的自稱“迪麻”。傈僳族稱他們為“俅帕”,藏族稱他們為“洛”、“曲洛”等。

獨龍族的民族來源傳説是:一場大洪水中,天地間惟留下兄妹二人。夜晚,兄妹兩人睡覺時,總要放一碗水在中間互相分隔,可是到次日醒來,兩人卻睡在一起,而水碗卻被置於一邊。於是,他們把水倒去,水一落地,便形成了怒江、獨龍江等九條大河。後來,兄妹二人結為夫妻,生了九男九女,又互相結為夫妻,分居於九條河上。以後子孫繁衍,便成為獨龍族。

獨龍族是個淳樸善良、勤勞勇敢而又富有感情的民族。他們至今還保留着千百年遺留下來的傳統美德。他們能揹着百十斤重的東西,赤腳爬山涉水,能在懸崖“天梯”上疾走。他們還精於編織,男人編出的篾籮、篾盒工藝精緻,十分輕巧玲瓏,結構緊密,有些用竹篾片編制的器皿甚至可盛水而不漏。婦女們精於織麻,她們織出的“獨龍毯”,色彩鮮明,圖案大方,經久耐用,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獨龍族待人也非常誠摯、大方。在狩獵或是捕魚中,所獲的獵物無論大小,都會平均分給鄰居,或是邀人共享,即使是陌生人,也會得到同等的對待。獨龍族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習尚。在獨龍族居住的地方,無論是何地,放任何東西,都不會有人觸動。獨龍族人民還很熱情好客。遠道而來的客人,都會受到主人的盛情挽留,並會熱情地待以酒肉等食品。他們認為讓客人在家空着肚子,閒着嘴,是主人的過錯,也是最不光彩的。如果客人上路,主人還要送一包熟食。

解放前,獨龍江常年無商旅,更無集市貿易,獨龍族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一年四季穿不上衣服。儘管家家都種麻,並且婦女會織麻布,但他們不會裁剪衣服。男女均用一塊麻布披在身上來遮蓋,只是男女的披法略有不同。男人還是都習慣跣足,喜歡砍刀、弩弓和箭包;婦女則背篾籮,掛大耳環,着藤條手鐲。隨着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生活的改善,他們的服裝穿着已有很大變化。男子大多愛穿現代服裝,有的出門喜歡在衣服外面再披彩布一塊,有的則用彩布縫製成短褂,南部的獨龍族則頭戴以野豬獠牙裝飾的藤竹帽子;女的則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審美任意發揮,有的內着花衣,外披一牀五色線織成的線毯;有的用彩布製成短上衣、筒裙;有的頭戴包頭,有的披髮,有的扎辮子,但無論她們怎樣變,人們都能感覺到同一種神韻:她們就是她們——獨龍族的女兒。

紋面,又稱“繡面”,是獨龍族婦女一種古老的人體裝飾習俗。獨龍族少女從十二三歲開始以紋面來表示成年。屆時,紋面者先洗臉、直仰於地,由善施紋面手術的婦女用一根細竹籤或樹枝,蘸鍋灰水在臉上畫出將要紋刺的圖案,然後一手拿一根長有硬刺的老荊棘,對準臉上的圖案,另一隻手用木棍不斷地敲擊荊棘,從上至下依圖案刺戳臉部龐,再用鍋灰或一種深色的草汁反覆揉擦刺紋,使之滲入皮下。一週左右經刺劃的臉面紅腫結痴,待癒合去痴之後,所刺紋之圖案呈青藍色,洗抹不去。所紋圖案由點、線、方形、菱形等連綴組合而成,位置多在上鼻兩側,直延至嘴四周。為何紋面,過去民間有兩種解釋,一是説為了防止別族來搶,二是為了好看。現在,隨着科學文化的普及,紋面習俗已經逐漸消失。

千百年來,獨龍族就居住在獨龍江河谷兩岸,依山傍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獨龍江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獨龍族人。獨龍江兩岸原始森林莽莽,浩瀚無邊,林間棲息着數不清的各種飛禽走獸,狩獵時代,曾給獨龍族的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肉食品,森林裏,山坡上,還可以採集到許多菌類,野菜、野果應有盡有;獨龍江及其數百條大小支流裏,有幾十種大大小小的魚類,隨時隨地可以吃到各種水產品;兩岸可以種植蕎麥、玉米、小麥、青棵、穀子、水稻、早稻、稗子、土豆、芋頭、大豆以及黃瓜、南瓜、蒜苗、小葱、青菜、白菜、辣椒、蘿蔔、豌豆、扁豆、桃子、核桃、李子等各種四季瓜果蔬菜,家裏養殖牛、羊、豬、雞等家畜家禽。因此形成了獨龍族以山地農作物為主,以採集、漁獵為輔的飲食文化結構。也許,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的食譜,像獨龍族那樣複雜和豐富。有濃香的油蛋茶、香醇的炒麪、香脆的扁米片、鮮美的玉米稀飯等等。

獨龍族也喜歡飲酒,每家都會自己釀酒,酒的度數一般在20到30度左右。釀成酒後,便會邀請親朋好友,共同暢飲。獨龍族還有喝醉茶的習慣。他們喝茶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將茶葉放進罐子裏,在火塘邊垠成茶水喝;另一種方法是向藏族學來的“打茶”。打茶的工具為一個口徑約十至十五公分的竹筒,裏面放人鹽及熬熟的動植物油,再倒人煮沸的茶水,然後用一個長柄木塞在竹筒內不停地將茶水上下攪動數十下,再倒出飲用。這種方法打出來的茶水,其顏色淺褐,味道鹹香,是獨龍族人民很喜愛的一種滋補飲料。

在西南怒江峽谷地帶,常常可以看到一根根繩索橫貫兩岸,當地的獨龍族人民憑藉着它,跨過怒江天險,這就是溜索。據傳説,當地各族人民為了溝通怒江兩岸,曾選出兩個精壯男子,手持釣魚線,線上各拴一個石頭,從兩岸對拋。待兩個石頭在江中鈎在一起時,又徐徐拉起,把魚線換成又粗又結實的藤繩,並固定於兩岸柱上,再用木棍紋緊,即成最初的溜索。

溜索一般是用兩根一頭高一頭低的竹蔑索或藤索組成,再用棟木砍成“滑梆”掛上。過溜時,人、馬都捆在底兜上,離岸時用力推一下,靠“滑梆”由高處向下沿溜索滑行。有時還手腳並用,攀援而行。有時因滑梆或溜索出事故而使過河者墜人江中。解放後,已將竹、藤溜索換成了鋼索,並配備了滑輪,以保證安全。如今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沿岸不便修公路的地方,每隔一段都架設有鋼溜索,一根過去,一根過來,從高到低都有坡度,既省力,又迅速。有些靠近村莊的溜索,逢年過節時還成為遊戲的工具,你溜過去,我溜過來,充滿歡聲笑語。

獨龍族的房屋一般很小,建房的材料主要有冬瓜樹、竹、草等。獨龍族素有“一家建房,全村相幫”的良好習俗。男子們負責將砍倒的冬瓜樹分別加工成圓木樑、木板,將竹子破成蔑條編織蔑笆;女子們則每人送一束草,這樣新房在一天內就建好。

房屋有木楞房和竹蔑房兩種,房子為兩面滴水的茅草頂,樓楞用粗細相等的冬瓜木鋪成,上面覆蓋竹蔑笆。房子下層矮小,只做關攔豬、雞之用。這種房子一般有兩間,一間立火塘,是主人做飯和睡覺的地方,另一間做未婚兒女卧室或用來招待客人。在獨龍江的四鄉,還有較大的木欄排式房,通常有一連四五間的。獨龍族貯放糧食的倉庫一般都在離住房二十至三十米的地方另搭。一年收穫的糧食,均放在裏面,只到食用前才去取用。他們這種屋外另建糧倉的習慣,反映了獨龍族內部無偷盜的美德。

獨龍族是一夫一妻制。但在解放前也有個別多妻的現象,不過,僅限於富裕之家。在婚姻的締結上,獨龍族嚴格地洛守家族外婚制,不允許家族內部通婚。

獨龍族的青年男女在婚前有社交自由,非婚子女不受社會歧視,並且結婚後還可以將孩子帶到夫家。但在確定婚姻上,均需由父母做主,且幼年訂婚的現象很普遍。婚姻締結一般經過訂婚和迎娶,無論是訂婚或迎娶,男方都要給女家送一定的彩禮,獨龍語稱為“僕媽旺”。

婚姻經雙方父母同意後,男方父母要邀上幾個親戚,帶上水酒(需雙數)去女家訂親,女家父母則要請全村人來喝酒,並當面議定女子彩禮(身價)。彩禮按男方的經濟情況,多寡不一,量情而定。一般是一頭牛、一口鍋及幾件首飾。倘若依次不能湊齊,可以賒欠,以後再給。

結婚當天,也是很熱鬧的。男方的親戚家屬都到女家,女家則殺豬待客。晚上,大家一起徹夜喝酒,跳舞,唱調子,表示祝賀。第二天,男家即將新娘領走。新娘到了夫家後,婆婆要牽着她的手在房內走一圈,介紹家裏的情況。當天,男方也要殺豬款待客人,夜裏也是喝酒慶祝。結婚儀式結束後,夫妻便開始共同生活。

獨龍族很少有離婚的現象。倘若發生妻子棄夫而去的情況,若女家還有妹子,需由其妹子來抵,否則,要退回全部彩禮。若男方主動提出離婚,則女家只需退少數彩禮或不退。解放前,獨龍族與怒族、傈僳族可以通婚,但不與藏族通婚。如今,這種現象已經改變,也可以同藏族通婚了。

獨龍族歷來實行土葬。棺撐以便於取材而定,有用四塊木板合成,也有用一株圓木刻空後裝屍或拿竹蔑裹屍埋入土中的。人死後第二天即抬出。按獨龍人的禁忌,屍體不能直接從大門抬出,必須由住房的後壁或地板上另撬開一條縫將屍體送出。據説,只有這樣做才不會繼續死人,出殯的時候,由一老人在前,揮刀軀鬼開路、劃墳圈下葬。凡屬於正常死亡的人,均在自家的宅地不遠的地方,獨龍人認為,遠葬亡故的親人是一件於心不忍的事。

祭谷魂,又稱叫谷魂。是一種農業祭祀習俗,一般是秋收時節舉行,意為將谷魂叫回家,別讓它飛走,以求來年豐收。

舊時,獨龍族民間認為,每一粒糧種從播種、發芽、長葉、揚花、結子到收穫,之所以能周而復始,連綿不絕,全在於糧種有自己的靈魂,一旦靈魂跑掉或死去,糧種的生命也就結束了。而各種鬼也像人一樣要吃糧食,它們會變成蟲、鳥、野獸等來偷吃糧食。凡被它們殘害過的糧食,其靈魂不是被弄死了就是被嚇跑了,於是要採取各種辦法來防範。比如,在莊稼生長階段,主人在地邊草叢中放一兩筒米酒,再插一把砍刀,意思是:鬼來了,請你們喝酒;若要殘害莊稼,小心砍刀!莊稼收穫以後,將玉米連皮堆成堆,再將劈成兩半的竹片交叉插於地上,家族長或老人率領全家成員對之反覆禱告:“今年我們一共收了這麼多玉米,鬼不要到這裏來,不要吃我們的糧食。”禱告後大家才能動手剝玉米。玉米晾乾後取出棒打脱粒時,也要擺酒插刀於地,再作禱告,目的都是為了保護谷魂,不致被鬼弄死和嚇跑。

撈油鍋,獨龍語叫“克而夫”,係指一種通過“撈湯鍋”來判斷施肥的原始天判儀式。舊時獨龍族如某人對市了糧食、牲畜、鐵鍋、錢財等物,並指控是某人所偷時,若被告拒不承認,原告又不肯罷休,便到族長或頭人處申述。族長和頭人一般先進行調解,如雙方仍爭執不下,並且被告也同意用撈湯鍋的方式來裁決時,才舉行。

卡雀哇
  獨龍族的歷法很特別,他們根據自然條件的變化,從當年大雪封山到次年大雪封山時止稱為一年,一年又劃分為時間長短不等的12個月:過雪月、出草月、播種月、花開月、燒火山月、青黃不接月、山草開花月、霜降月、收穫月、降雪月、水落月、過年月。

卡雀哇是獨龍族一年之中惟一的節日,亦稱“農瓦德路”,這是獨龍語的音譯,意思是年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這個節日在過年月裏過,大約在農曆十一月或十二月,但具體日期不固定,由每個家族自己卜卦擇吉日過節。節期的長短也不統一,主要視準備的食物多寡而定,或二、三天,或四、五天不等。

年節之際,各家族、村寨互相往來,殺雞宰豬慶祝節Ei。邀請的方式,保留着古老的傳統形式,即用木刻或結繩作“請柬”。如主人決定過“卡雀哇”的El期確定以後,就在木板的兩側刻上缺口,有幾道缺口,就表示再過幾天過節。然後將木板分成兩半,一半留給自己,一半作為“請柬”送給客人。以後雙方每過一天,就削去一道缺口,剩下最後一道時,就知道第二天要過節了。被邀請的客人到時候就攜帶各種食物趕來,與主人一起慶賀節日。前來祝賀的客人一進寨門,主人要與他們共飲一竹筒同心酒,象徵着彼此的友誼。

節日的第一天,各家婦女將自己新織的彩色披毯掛在住房外竹竿上,像一面彩旗,表示節日來臨。入夜,男女老少喜氣洋洋地圍坐在火塘邊喝酒致詞,享囂鍪嘉蔣染笙譬E耘l望霧;勰竿蠱蓑霎獨龍族…c刪批…蝴於火塘上的竹架上,碗朝上為吉,碗口朝下則認為不吉。

第二天舉行祭山神活動。各家或家族用熟養面捏一尖頂圓柱體的象徵物,表示山神,置於簸箕中央,再捏各種野獸模型,擺在山神周圍。El出後,將上述祭品捧至房後打掃乾淨的場地,點燃松毛葉堆,並在堆中放少量糧食。這時由主祭巫師磕頭祈禱,唱祭山神的調子:“野獸之神啊,請聽我們的祈禱吧!我們將酒和蕎麪做的野獸獻上,請你收下吧,祈望在新的一年裏賜給更多的野獸……”祭畢,青少年獵手用弓箭射野獸模型。全部射倒後,圍觀的人敲響鏈鑼、皮鼓,結圈跳舞。民間認為過年跳舞,要到各家去跳,才能預祝來年莊稼豐收,人畜興旺。入夜,人們又串門挨户喝酒唱歌,共慶佳節。

小結:獨龍族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有自己民族的語言,平時都是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雖然獨龍族的人口並不多,但是他們的民族節日,語言文化特色都沒有丟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