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冬至風俗 閩南冬至吃什麼

來源:人人運程網 2.12W

現在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是“吃貨”,在我們國家每一個地方傳統美食是不相同的,就像我們都知道的成都人喜歡吃火鍋是一個道理的,在福建也有屬於這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閩南冬至風俗有哪些?閩南冬至吃什麼?

閩南冬至風俗 閩南冬至吃什麼

閩南冬至風俗 :
  閩南冬至有祭祖習俗,冬至不可説“快樂”
  在閩南地區,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這一天,吃湯圓與祭祖是很多地區必不可少的兩大習俗。德化、惠安等地至今依然將冬至祭祖看作這一天最重要的習俗,要在這一天向逝去的先人表達感激之情,感謝他們在過去一年的庇護。有些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會去各路廟裏拜拜,祈求平安。由於冬至有祭祖的習俗,閩南人的冬至一般不能説“冬至快樂”,而説“平安“、”安康”等。

搓湯圓、吃湯圓、添一歲
  閩南有句諺語:“未冬節着要搓圓,無講是冬節。”閩南人吃丸子的節日,一年共兩次,元宵吃“上元丸”(年初的“頭丸”)、冬至食“冬節丸”(年末的“尾丸”),寓意着頭尾都圓滿,一年到頭順順利利,團圓美滿!
  一般在冬至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就會開始搓“冬節丸”,“冬節丸”用糯米粉製成,有白色和紅色兩種,個頭比我們常見的湯圓小,中間沒有餡,通常搓成丸子形狀,也有些會捏成小動物形象。大人們常説“吃了冬至丸多一歲”,意思是吃了冬至的丸子就又大了一歲。因此,節前“搓圓”、操辦的時候,都會先煮一鍋來讓孩子們解解饞,然後告訴他們又長大了一歲。

閩南冬至風俗 閩南冬至吃什麼 第2張

閩南冬至吃什麼:
  漳州冬至習俗吃“搓丸”
  漳州一帶,“冬至”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舂米“搓丸”。丸子顏色有紅有白,並要捏幾件小巧玲瓏的玩具,俗稱“捏雞母狗仔”。如做成羊頭、豬腳、花魚“三牲”,還有荔枝、桃、梨、柑桔、香蕉“五果”……象徵興旺吉祥。“冬至”早晨,農家户户都要煮甜丸,粘貼在門户、穀倉、器物上,慶賀豐年,酬謝諸神 。除此之外,許多人家還要蒸糕粿,做壽龜,蒸年糕,象徵年年高升(“高”和“糕”諧音),祈冀福壽延綿。漳州的風俗,要吃冬至糖圓。節日前夕,家家户户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篩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紅糖鍋內煮熟,作為節日早餐。舊時農在這一天還要到祠堂祭祖。

福州冬至習俗吃米時
  在福州傳統小吃名店安泰樓,一位做小吃的師傅説,“米時”和餈粑都是福建冬至節的特別食品,做法上有點區別,但是口感差不多。餈粑是米蒸熟了用石舀搗成糊狀的,這種做法在閩北一帶比較流行,叫餈粑。而福州一般用米漿直接搓,就叫“米時”。福州民俗“米時”與餈粑其實是差別挺大的兩種食物。而且在冬至節的民俗內涵上“米時”也要比餈粑更豐富。”

廈門冬至習俗吃薑母鴨
  廈門人對鴨可以説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習俗吃薑母鴨。一條街只要有一攤賣薑母鴨的店,就整街飄香。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閩南冬至風俗 閩南冬至吃什麼 第3張

沙縣人吃湯圓
  沙縣人的湯圓,湯汁中喜歡配於竹筍、香菜等作料。因為沙縣臨近三明市區,所有有些習俗已經逐步消失,一些傳統的習俗,比如舞龍舞獅什麼的估計只有在鄉下可以見到。 將樂農村過冬至,有用豆粉、黑芝麻紅糖拌餈粑招待客人的習俗,以表吉利,然後蘸上豆粉、黑芝麻、紅糖等配製的佐料,吃起來柔韌鮮滑,香甜可口。

客家喝米酒、制臘味
  客家人稱冬至為“冬節”、“亞節”。寧化流傳着這樣的民諺:“冬至至長長也短,夏至至短短也長。”所以冬至他們會進補和釀米酒、制臘味等。

小結:冬天是一個純白無瑕的季節,在寒冷的風中我們逆風前行,向着家裏温暖的熱湯努力而不懼風寒的前行着。

為您推薦:
  南方人冬天應該富養 南方冬天怎麼取暖
  冬天喝什麼茶好呢 冬天適合喝什麼茶
  關於冬天的詩句 冬天古詩25首
  2019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是幾月幾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