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四川懸棺葬到底是什麼

來源:人人運程網 3.09W

古時候我國南方的少數民族曾經有着一種奇異的喪葬習俗,就是在人死後,連同棺木一起放置於懸崖峭壁之上,並且是放得越高就越表示對亡者的尊重,所以我們再今日可以在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位置上看到那些被風吹日曬了上千年還依然存在的棺木,不得不説,這是一個奇蹟。

解析四川懸棺葬到底是什麼

  “僰(bó)人懸棺”位於四川省珙縣境內,系根據《珙縣誌》“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而命名。早在1956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僰人懸棺被稱為世界之最、巴蜀一絕。懸棺葬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葬制。珙縣、興文與雲南接壤,為古西南夷腹地,漢武帝開夜郎,置犍為郡時屬僰道縣。

  歷代僰人等少數民族聚居於這一帶,故遺存的懸棺多,但現在最多和最集中處,當首推珙縣洛表鄉的麻塘壩和曹營鄉的蘇麻灣。珙縣麻塘壩南北狹長,東西兩側奇峯挺拔,險拔峻峭的巖穴之間,許多棺木半懸山崖,在懸崖峭壁上現存懸棺160多具。距麻塘壩10多公里的曹營鄉蘇麻灣,陡峭的石灰巖壁上分佈着懸棺48具。懸棺離地面多數為26至50米,高者達100米。懸棺的崖壁上有許多紅色彩繪壁畫,內容豐富,線條粗獷,構圖簡練,形象逼真。懸棺及巖畫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帶少數民族歷史發展的實物材料。已成為世界懸棺葬研究者注目的中心,同時吸引着無數的旅遊者。這個景區充滿古老而神祕的色彩。

  僰人懸棺,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在麻塘壩和蘇麻灣兩地。以將逝者的棺木放置在懸崖絕壁上為特徵。共保存有懸棺265具,是目前門內保存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離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達100米。置棺方式,一為木樁式,即在峭壁上鑿孔2~3個,楔入木樁以支託棺木;二是鑿穴式,即在巖壁上鑿橫穴或豎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巖壁間的天然洞穴、裂縫盛放棺木。棺木頭大尾小,多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頭固定。採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屍身,隨葬品置腳下兩側,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鐵器和麻織品,其中麻織品最多,有少量的絲織品。懸棺葬的族屬,學術界爭議頗大,比較集中的有僰人説、僚人説。其時代,上限未知,下限為明代。

總結:不單單是四川省內,在我國的其它地區,比如雲南也分佈着這樣的懸棺葬棺木,由此可見,這是一種曾經分佈及廣的喪葬習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