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族的活動項目是什麼

來源:人人運程網 2.23W

在很多人的認知裏,一直以為中國只有五十六個民族,殊不知還有一個穿青族的存在,但是確實一直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主要分部在貴州一帶,只是因為某些原因而沒被發現,直到今天才被認可。現在小編就來介紹一下穿青族的活動項目,一起來看看吧!

穿青族的活動項目是什麼

一、打磨磨秋
  也叫打丁字秋,在村旁草壩上立四尺多高的一根樹樁,樁橫頂一根六尺木棒,樁棒接觸處能轉動,玩時橫棒兩端各一人,腳尖點地而轉,越轉越快,樂趣甚濃。

二、滾龍秋
  也叫“車秋”。在場內立一丈多高的兩根木棒,一根棒橫連接中部,另一梯狀架穿其心而轉。玩時架上兩端各一人,坐好扶穩,上下翻轉,好像盛開蓮花,驚險有趣。

三、高秋
  也叫鞦韆。在高架或樹上掛兩根繩系一橫板,人踏板扶繩,越浪越高,如輕燕穿雲。認為命不好(不生男孩)的人家,夫妻可去同浪高秋,並用鞦韆架木作牀枋,便可生男孩。

四、滾罈子
  大人小孩均可作玩,尤以小孩上山放牛在草地上嬉玩為多。其形式為二人背靠背坐下,各自雙手抱緊雙膝,而後一向左、一向右互相讓過往後翻滾,將抱緊的雙膝相對翻起朝天一左一右讓過,在不同的方位復原靠背坐式,又繼續翻滾,誰的手散了,或者朝天的腳碰住對方而翻不過去,誰就輸。

五、翻羊馬
  有“側翻”、“背翻”和“仰翻’工種玩法,側翻由二人面對,互相兩手交叉抱住腰部,向側你抱我雙腳朝天側翻落地,站穩後我又抱你雙腳朝天側翻落地,如此反覆抱翻,越翻越快,誰抱不翻誰輸。“背翻”是二人背靠背站立,將兩手翻肩反扣,你彎腰揹我仰面雙腳朝天翻落於地,站穩後各自扣手轉身還原背靠式,我又彎腰揹你仰面雙腳朝天翻落於地,如此反覆翻立。“仰翻”是二人面背站立,你後仰我彎腰互相抱緊腰部,我抱你雙腳朝天同時後仰讓你雙腳翻落於地,你又抱我雙腳朝天同時後仰讓我雙腳翻落於地,如此反覆抱翻,誰抱不翻或落地後站不穩,誰輸。

六、攆母豬窩
  此遊戲為二至五人所玩。遊戲條件是,在一塊較平的場地上,不限多寬,只要參加人員能夠坐下即可。中間劃一個一公尺左右的圓圈,圍着圓圈按人數多少挖上每人三個拳頭大小的圓坑,並在圓坑之外與一個圓相等的位置挖上一條小槽,簡稱為“河”,每人手執十五塊小圓石子分成三組,每個圓坑內放五顆,到此,就做好了遊戲準備。遊戲開始,若只有兩個人玩耍,就劃噓噓拳定先後,譬如劃剪刀帕子或劃老鷹吃雞,或倒大小拇指等定;要是人多,就用劃手板手背來定,贏者按先贏後贏的順序進行遊戲。
  遊戲方法先贏者先將自己面前第三個圓坑內的五顆石子抓起往後的圓坑內放,每坑放一顆,趕到“河”也放上一子,直至放空為止。再由第二人接着第一人放完石子的圓坑內抓上石子再走,第三者第四者接着走,直至最後一個走完為準。其中,凡所放石子到“河”時剛好放完,這就叫“落河”,“落河”者為輸,即剝奪再“走”的權利。該遊戲直到“走”到只剩最後一個不“落河”者為贏家,一般贏家可獲一定獎勵。

七、打雞兒棍
  這是一種簡單的集體活動,可以二人對打,也可以組隊參加,少則二人,多則二十人。也可編成二組、三組、四組、五組、六組共打。活動條件是一大一小兩根短棍,大的根叫“雞母棍”一般長1.5市尺,手錘把樣粗細,小的一根叫“雞兒棍”一般長約0.5市尺,拇指粗細。有“雞母棍”和“雞兒棍”後,就在一平坦地方(田土或荒坡都行,一般應有半個籃球場面積方可)的一頭靠中一點,用兩塊石頭
  穿青族老人平行擺着或在地上挖一個槽作為“雞窩”。
  打法:也是劃噓噓或手板手背拳來定先後,無論是對打還是多人打,兩組或是多組打,划拳贏家坐莊把“雞兒棍”橫架在“雞窩”上,用“雞母棍”直翹“雞兒棍”凌空飛出,划拳輸家在場子裏去接“雞兒棍”,若接着“雞兒棍”(不落地),莊家則下台讓划拳輸家來坐莊,,若接不到“雞兒棍”,莊家將“雞母棍”橫搭在“雞窩”上,輸家可從雞兒棍落地的原地上撿起“雞兒棍”站在“雞兒棍”落下的原地,將“雞兒棍”丟去打“雞母棍”,要是打“雞母棍”下“雞窩”,莊家輸,自動下台,由接棍的輸家變作莊家,莊家變作輸家;要是接“雞兒棍”的輸家用“雞兒棍”打不着莊家的“雞母棍”下“雞窩”,則莊家用“雞兒棍”橫架在“雞母棍”上打出,(這叫打橫擔),若輸家接到,莊家輸自動下台,若輸家接不到,由輸家在“雞兒棍”落地的原處把”雞兒棍丟回“雞窩”邊,莊家可用“雞母棍”在空中接打“雞兒棍”,若打出多遠,就從“雞窩”邊用“雞母棍”比量長度,一棍就計一個數,如比量的數不足規定的總數量,則可以用“雞兒棍”放在地上,把“雞母棍”拿在手中將地下的“雞兒棍”擊起打出,有多遠就從擊打處比量,如前面數加後來(宰耗子尾巴)數滿了規定的總數量,莊家就贏了這個回合,輸家就沒有趕的機會;如數量不足,輸家可以變為莊家,莊家又變為輸家。如此反覆進行比較,誰家先贏,誰家就拿起“雞母棍”在“雞窩”邊將“雞兒棍”從空中打出,打出多遠,就按比賽之前規定輸家從“雞窩”邊跳拜拜腳(拜拜腳即一隻腳提起後倦,一隻腳着地跳行)到“雞兒棍”處,往返幾趟以示懲罰。

八、打拋
  打拋是一種穿青人老少皆宜的體育活動。拋是一個用棕絲搓成細繩,再象裹毛線團一樣挽起的拳頭大小的園球,外層用麻繩象鎖繡球一樣網牢結實,這樣編織的球,有一定彈性,可以拍打跳躍。若二至三人玩耍,就用拍的方法進行,如皮球一樣,誰拍跳的次數越多誰贏。若玩的人多,比如四、六、十人,可編隊如籃球比賽一樣進行,與籃球不同的是籃球奪搶要以上蘭板投進數多少為好,然打拋則是搶到拋後,可以在手中拍打二、三下後即要拋到自己隊員手上,往返循環,否則為犯規。這樣球體既可以拍打,又可以拋執,所以活動的名稱就叫“打拋”。

九、打崗
  又叫打火草崗。因為農村在未普遍使用火柴和打火機之前,主要引火工具是火鐮,火鐮的引火物又是火草,火草去引火也頗費工夫。火草是一種彩色植物,白葉白徑,所用的火草是火草葉所剝出的白絨絲,曬乾的才是火鐮打火的極好引火之物。因此,穿青人愛以此葉絲為貴重之物賭輸贏。打火草崗,就是規定有幾人參與打賭,不論人員多少,以劃噓噓拳或手板手背拳定先後,這就是準備階段和過程。
  正式開始前,先在二至三米以外立一塊好的石頭以扁平為準,按規程距離,划拳先勝者先上,即在二至三米處劃條橫線,人足不超過線界,即用一塊拳頭大小的石頭,對着“崗石”拋打,若把崗石打倒,就可贏得手指粗細一縷火草,昔打在“崗石”上,“崗石”不倒地,就要輸一縷火草,因此,民間穿青人叫打“火草崗”。

十、放茅草打架
  該遊戲僅為二至三人或四至五人所玩。玩法是單個人或二至三個編成隊,將老茅草莖或蕨草莖韜成一個一個的小勾勾,或三個五個,或十個八個,可二人對鬥或分組對鬥,雙方用草莖勾對勾對拉,拉斷的為輸,拉不斷的為贏,直到把所有草勾拉完再定輸贏。獎懲的辦法是:在約定數量內,贏家用中指與拇指崩成弓樣,對準輸家的額頭或手握成拳的手背關節猛彈,贏多少數,彈多少下,彈額頭名叫“彈腦崩”,彈手背關節名叫“彈波落蓋”。
  此外尚有翻(劃)豆腐乾、打風車、跳四門、摔跤、搶鵝蛋、扯皮蜂、打麻辮等多種活動,表演起來都很有風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