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抹黑節,有有哪些特色活動?

來源:人人運程網 5.55K

關於抹黑節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對於這些都是不怎麼了解的,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怎麼聽説過。那麼關於正月十六的抹黑節你瞭解多少呢?哪些是你不怎麼了解的呢?會有哪些傳説呢?接下來就和小編在民族節日中看看吧!

正月十六抹黑節,有有哪些特色活動?

農曆正月十六這天,錫伯族人要過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抹黑節。據傳説,這天“五穀之神”要下凡巡視,人們要互相往臉上“抹黑”,祈求五穀之神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以確保莊稼豐收、百姓平安。 曾經,在我國的新疆、遼寧和吉林等地的錫伯族中都有過抹黑節的傳統,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在錫伯族民間已基本上不再舉辦抹黑節,年輕一代對這個節日非常陌生,只有一些老年人才知道抹黑節的儀式和內容。如今,在遼寧丹東東港市的龍王廟鎮,這一古老而有趣的節俗文化又重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據《黑龍江將軍衙門滿文檔案》記載,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居住在嫩江、松花江流域的錫伯族人被編入滿洲上三旗(鑲黃、正黃和正白旗),安置於齊齊哈爾、伯都納(今吉林省扶余縣)和烏拉吉林(今吉林省吉林市)等處。此後不久,清政府又將這些錫伯族人分三次遷入京師(今北京)和盛京(今遼寧瀋陽),其中遷到盛京的錫伯族人又被分散到遼寧各地,編入八旗、披甲效力。

這段錫伯族南遷的歷史至今已經過去300多年了,當年一路跋山涉水來到遼寧地區的錫伯族先人們早已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風俗卻在錫伯族子孫中世代傳承下來。在東港市的龍王廟鎮,居住着4600餘名錫伯族同胞,他們分佈在6個錫伯族村落,和漢族、滿族雜然而居,共有關、吳、沈、那、何五大姓氏。其中沈氏家族和何氏家族所供奉的祖宗匣和喜利媽媽(保佑子孫繁衍和家宅平安的女神,喜利在錫伯語中是延續的意思)至今已傳承了16代。

雖然祖匣猶在,但錫伯族的老風俗、老規矩在人們的觀念中卻日漸淡薄。70歲的那崇信老人回憶説:“小時候,我們錫伯族人都要在年三十這天請出家中供奉的女神喜利媽媽,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大年七年級,整個家族要聚在一起擺上豐盛的貢品祭拜祖先;而最難忘的是正月十六的抹黑節,這一天十里八村的錫伯族百姓都會聚集在一起,共同歡度這個傳統節日。”

抹黑節是老人們美好而歡愉的回憶,因各種歷史原因,這一節日一度中斷了半個多世紀。為了尋回這段錫伯族人的記憶,近年來,那崇信和8位當地的錫伯族老人在東港市非遺保護中心和龍王廟鎮文化站的幫助下,再一次接續兒時的快樂。

正月十六這天,天剛矇矇亮,悠揚的錫伯族民歌在小村莊中奏響,渲染出節日的氣氛,身着傳統服裝的錫伯族姑娘和着節奏歡快地跳起舞蹈。在那氏家族的小院子中,那家的晚輩們穿着傳統服裝,按輩分排好,他們要在正式“抹黑”之前先給族裏的長輩們請安。屋內,那崇信和另外一位老人端坐在炕上,飯桌上擺着錫伯族的傳統佳餚——佛手菜和花花菜。晚輩們逐一給老人們請安,他們神色恭敬,單腿下跪,得到老人的允許後,用手指粘上鍋底灰輕輕地在老人的額頭上塗一點黑。

請安完畢後,小輩們就沒有那麼拘束了。他們來到院子中,每人拿着一袋準備好的黑灰互相追逐塗抹,姑娘們毫不吝惜精心打扮過的粧容,孩子們也都歡快地嬉鬧着。據説,這臉上的黑越多,沾到的喜氣越多,預示着今年的生活更加幸福甜蜜。

那氏家族的“抹黑”活動結束後,那崇信老人還會同大家一同趕到鎮上的錫伯族文化廣場,因為一個規模更大、內容更豐富的“抹黑節”正等待着他們。錫伯族百姓早早地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廣場上,人越聚越多,大家互相抹黑,互致新春的問候。許多其他民族的人們也會加入其中,共同歡度這個節日。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為了修復抹黑節這一傳統節日,2014年龍王廟鎮政府投資建設了1萬平方米的錫伯族文化廣場,為百姓的文化活動提供固定場地;東港市非遺中心和龍王廟鎮文化站邀請錫伯族專家到6個錫伯族村落調研,深入挖掘和精心梳理當地的民風民俗。2015年,錫伯族抹黑節入選丹東市級非遺名錄。

一年一度的抹黑節又將如約而至,龍王廟鎮的錫伯族百姓早早地自發準備起來。“去年只讓一個村落裏的百姓過上了節,今年全鎮6個村子的百姓都加入進來,鎮政府還為我們新建了錫伯族民俗文化館,今年的抹黑節會更有味道。”龍王廟鎮的文化站站長周桓武説。

小結:在錫伯族每一年的抹黑節都會在那一天如期而至的到來,每一年很多人對於這個節日的到來也都是非常的開心的。這個節日在當地已經維持了很久了,也已經是民族特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也一直都在流傳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