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和元宵哪個是中國情人節

來源:人人運程網 2.8W

中國有很多情人節,但是真正盛大的卻並不多,在説到情人節的時候,有的人會説七夕才是情人節,7月初7乞巧節,也就是傳説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但是也有人説,元宵節才是情人節,説法各有不同,那麼到底哪個才是中國情人節呢?

七夕和元宵哪個是中國情人節

如果非要在中國傳統節日裏找出一個“情人節”,那應該是元宵節。很多人會把七夕當成中國情人節,其實,在古代七夕又名女兒節,是女孩兒向織女娘娘求賜美好姻緣的日子,並不具備“有情人相會”這個情人節核心主題。(除了牛郎織女這對異地戀夫妻,其他女性都和家中女眷一起過七夕)

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説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角的節日。按照民間傳説,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雙方對愛的承諾,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因此將“七夕節”稱為“中國情人節”並不妥當。

七夕是傳統的乞巧節,也在那個時候天氣已經快要變冷,人們開始準備過冬衣物,舊時,女性是這個節日的主角兒。七夕的主要習俗是拜巧女、吃巧果,女孩子還會比賽誰的針線活兒更好。而元宵節則略帶“大眾狂歡”的性質,深閨中的女子亦可出門觀燈,與異性相識、相會,相較而言,元宵節才更像“中國情人節”。

而元宵節就不同了,有情人在這天偷偷私會,單身的人兒在燈下期待邂逅。

有歐陽修《生查子元夕》為證:

“今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元宵的夜裏,花燈把夜市裝點得亮如白晝。心有所屬的人兒,早已私下約好,在月亮爬上樹梢的黃昏偷偷幽會。

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

七夕和元宵哪個是中國情人節 第2張

在古代,女子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即常説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些名門望族甚至讓女兒住在高樓上,樓梯做得狹窄、陡峭,裹了小腳的閨秀下樓不便,只好長年待在樓上,直至嫁人。

因為治安問題,古代有嚴格的宵禁制度,夜晚不允許行人上街。比如,唐朝時每當夜晚來臨就會擂響600下“閉門鼓”,直到早上五更三點後擂響400下“開門鼓”。凡在“閉門鼓”後、“開門鼓”前在大街上溜達的,抓住要吃二十鞭子。元宵節是個例外。節日期間,大街上燈火通明,各種把戲歡鬧達旦。閨閣女子們破例被允許出門,這是她們一年中難得的能與情郎相會,或者遇見心上人的日子。

滿懷春情的少男少女們精心打扮,忐忑而又期待地出門了。一時間,香車寶馬、衣香鬢影,紛紛湧向慶典中心的街道。風流的少年們在燈謎會上展示才華博佳人一顧,羞澀的少女蓮步躊躇偷偷打量俊俏的兒郎,又在同伴的催促中依依離去。

中國傳統節日中,再沒有哪個日子比元宵更適合詠歎有情人了。這詠歎是含蓄的,內斂的,藏着誘人的藕斷絲連的甜蜜繾綣。

相對於其他一些節日、節氣,元宵節保留下來的民俗略多一些,這與其重視“鬧”的特性有關。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特色,元宵節女子出門觀燈、男女約會的習俗反而被淡化了,而七夕由於牛郎織女傳説廣為流傳,也在一定程度上令其易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故事
  破鏡重圓日
  隋朝軍隊滅南陳時,南陳昌樂公主與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銅鏡,各執一半,作為以後相見的憑證。並約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於市,以探對方消息。

隋滅南陳後,昌樂公主入楊素府做妾,次年元宵節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價錢昂貴,無人問津。徐德言在破鏡上題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得知,成人之美,昌樂夫妻終於團圓。

七夕和元宵哪個是中國情人節 第3張

皮影相思
  相傳,漢武帝愛妃李夫,漢武帝非常想念她,於是一位宮女就穿上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這位宮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後人做詩:“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影徘徊卻逼真,環佩姍姍蓮步穩,帳前活見李夫人。”説的就是漢武帝思念愛妃的典故,這也是皮影戲的最初來源。

元宵節情詩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因為牛郎織女的故事,大家很輕易的就認為七夕就是情人節。在古代,因為日常的宵禁,只有元宵節這一天男女才能出來會面,所以元宵節是情人節的説法比七夕更靠譜一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