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歷50個字 元宵節的意義

來源:人人運程網 2.34W

每個人的經歷的故事都是美麗又刺激的,而一個節日能夠流傳至今一定是經歷過重重磨難才能夠長存到現在,下面就是我們總結的關於元宵節的來歷50個字,元宵節的意義的全部內容,現在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的來歷50個字 元宵節的意義

元宵節的來歷50個字: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之後演變為元宵節。

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的來歷50個字 元宵節的意義 第2張

元宵節的意義:
  元宵節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社會的“狂歡節”,連平時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婦女也可以自由出門遊玩了。當然,個別禮法之士反對這個習俗,比如宋代的司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準備出門賞燈。

司馬光問:“家中點燈,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遊人。”司馬光説:“某(我)是鬼耶?!”這就太不講理了,總不能只讓夫人終年只看他一個人一張臉吧?好在社會不買這些禮法之士的賬,大多數婦女照樣遊樂。

元宵節允許民眾自由娛樂,這是古代社會針對過分嚴格的禮法制度而設計的一個發泄渠道。一些年輕人乘機會見意中人。正如辛棄疾所説:“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元宵節主要活動是大眾娛樂,但是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類命運。祭祀他,可以獲得豐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蠶事豐收。

元宵也是一個求子的節日。元宵張燈最初是出於客觀需要,晚上活動必須照明。後來張燈又是為了遊玩欣賞。可是,它還具有更深一層的意義:祈求生育。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解釋當時人在元宵節偷燈的原因時説:“一雲,偷燈者,生男子之兆。”

元宵節的來歷50個字 元宵節的意義 第3張

這裏“燈”諧音“丁”,就是男丁。這樣一來,偷燈就象徵着生育兒子。根據同樣的道理,觀燈也具有求子的涵義。於是,古代婦女出門觀燈有了這個理由,就名正言順了。一直到民國時代,各地多有送燈給那些無子家庭的習俗,祝願他們添子孫。清代有摸城門門釘的活動。

釘,也諧音“丁”。人們希望通過摸門釘而祈求生育兒子。有些地區的人們還賦予湯圓以象徵意義。清代成都有元宵夜偷取供在神龕上的湯圓以求得子的習俗。清代湖北安陸一帶百姓互相贈送元宵,其中有大如鵝蛋的元宵,婦女觀察煮這種元宵的火候來占卜生育。

當然,在人口壓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動已經很少看到。現代人又賦予湯圓以新的解釋,那就是甜甜蜜蜜,團團圓圓,象徵一家團圓,幸福美滿。這種解釋多少有點凡庸,但是它很符合人們的內心希望。元宵節因此獲得了新的文化意義。

小結:一個節日背後的故事是充滿神祕感的,能夠流傳到現在也是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是值得我們深深去探索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