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虎的屬相文化是什麼 生肖虎的屬相文化介紹

來源:人人運程網 2.11W

如今想要看見老虎很簡單,在動物園裏就能看到顏色不一的老虎,但有一點感慨的是它們都已經被馴化了。我們都知道老虎喜歡自由自在的空間,如今把它們囚禁,又怎麼會開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生肖虎的屬相文化吧。

屬虎的屬相文化是什麼 生肖虎的屬相文化介紹

  虎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三,在十二地支中配屬“寅”,五行屬木,一天十二時辰中的凌晨3點到5點為“寅時”即虎時。虎在人們的心目中再熟悉不過了,虎之王者風範的權勢與優雅威嚴形象也深入人心,人們對虎的喜愛也多於畏懼。虎是當今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喜歡虎的人多半在命理八字上也是五行干支喜陽木,千百年來,虎在人們心中已形成獨特的生肖屬相傳統文化,有關虎的書香文化也被廣為流傳。

  虎集華麗與兇猛於一身,一向被視為百獸之王。它的美感和威懾力,以及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的多重意義,永遠是畫家熱衷表現的內容,詩人吟詠不絕的題材,學者深感興趣的課題,百姓談天説地的話資。

  虎威風凜凜,奔走如風,仰天長嘯時百獸辟易。古人認為“風從虎”,虎一出場甚至狂風大作,這恐怕是因為虎給人留下了最驚心動魄的感覺。直至今日,被圏養的老虎在動物園柵欄後的一聲怒吼,仍能使人生出幾分畏懼。即使是老死於山林,仍能威懾其它動物,所謂“虎死威風在”是也。古代將軍多用虎皮掛在帳中或鋪於座上,是為了借虎威以壯軍威。將軍所在營帳是“虎帳”,將軍的威風是“虎威”,驍勇善戰的將領稱“虎將”,勇士、壯士稱“虎賁”。《三國演義》中關羽等五位蜀漢將軍就被稱為“五虎上將”,歷代武官中“虎騎將軍”、“虎賁中郎將”之類比比皆是,時至今日,軍中勇將和競技好手仍被稱為“虎將”, 古代帝王用銅鑄虎形兵符調動軍隊,足見虎的威風被人借用了幾千年。

  虎的威風不僅被人們藉以壯大軍威,還被人們用來豐富語言的表現力。有一句成語“狐假虎威”來自一則寓言:狐狸宣稱自己是百獸之王,老虎當然不能同意,狐狸欺騙老虎説:“你不信跟我走一趟,看看大家對我的態度就知道了。”老虎便跟着狐狸巡視山林,百獸看見老虎都嚇得東躲西藏。憨厚的老虎以為是狐狸的王威,不知道是自己的威風被狐狸借用了。“狐假虎威”常用來諷剌藉助別人威勢做壞事的小人。

  虎是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老虎對環境要求很高,在所屬食物鏈中處於最頂端,在自然界中沒有天敵。人們常用“虎穴”、“虎口”形容危險的境地。大難不死謂之“虎口餘生”,冒險行動叫作“虎口探險”,“虎口拔牙”簡直就是玩命。“暴虎馮河”孔子極不贊成,徒手搏虎是莽撞而非勇敢。然而《水滸傳》中的武松斷了哨棒,不得不空手打虎,成就了千古英雄佳話。“伴君如伴虎”更是用老虎的威武形容帝王的威權震勢。而《三十六計》中的“調虎離山計”,《孫子兵法》中的“坐山觀虎鬥”,《三國志》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無不體現着虎在戰爭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中國崇拜虎的民族很多,以彝族為最甚。他們的十二生肖以虎為首,他們認為宇宙萬物是由虎尸解而成。創世紀史詩《梅葛》説虎頭作天頭,虎尾作地尾,左眼作太陽,右眼作月亮,虎鬚作陽光,虎牙作星星,虎油成了雲彩,虎肚成了大海,虎腸成了江河,排骨成了道路。古籍説,雲南蠻人呼虎為“羅羅”,老則化為虎。彝族人就自稱“羅羅”,並相信自己老時化虎。

  關於虎的神話傳説和虎的相關民俗也層出不窮,相傳上古時,神荼、鬱壘二神善,然後將鬼喂虎。商代晚期青銅器虎食人卣是一種酒器,其造型表現的正是虎食鬼的主題。虎有噬鬼鎮邪的威力,所以古人在除夕時畫虎於門,後來演變為門神畫。端午節舊時有懸艾虎、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艾葉可驅蟲、治病,以艾作虎形,有驅病鎮邪的功能。有的地方還用雄黃在小孩子額上畫上“王”字,模仿虎頭花紋,當然也是借虎驅邪的意思。

  陝西關中地區嫁女必陪送一對特大的面老虎,過門時放在漆櫃上抬着,走在送親隊伍的最前頭,這或許是虎媒的遺風。婚後生子,外婆要送一個泥老虎當滿月禮。至於戴虎帽、兜虎圍嘴、穿虎鞋、枕虎枕則是全國性的育嬰習俗了。這些虎形日用品寄託着父母的深情,希望虎娃、虎妮們茁壯成長。虎形玩具更是千姿百態,最常見的是布老虎,現在中年的中國人差不多都有玩過布老虎的童年記憶。這些玩具、用品都少了老虎咆哮山林的威武,而增添憨態可掬的童趣,可見人們對虎由畏懼已演變成深愛,在老百姓心目中隱藏着濃厚的嬉戲吉祥守護之意。

  總而言之,生肖虎的屬相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凝聚了人民羣眾多少的智慧與心血,虎文化精粹的象徵意義也更多充滿正能量,具有激勵人們為實現理想而艱苦奮鬥的精神意義。

  結束語:關於老虎,我們最熟悉的便是《武松打虎》的典故了,這個典故更是成了千古英雄的佳話,反映出武松的勇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