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寺廟大全之市海滄區石峯巖寺

來源:人人運程網 1.84W

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我國是世界上擁有佛教信徒最多的一個國家,民間流傳着無數個有關佛教的傳説。石峯巖寺是我國佛教的一個重要寺廟,它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鐘山村。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寺廟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廈門寺廟大全之市海滄區石峯巖寺吧。


簡介
  石峯巖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鐘山村蔡尖尾山東麓,鐘山九峯之首,與鷺島隔海相望。因其依山建於嶙峋疊嶂的石峯之間,故名“石峯巖寺”。據志書記載,明代末年,有古德無餘、遠泉二公,始建梵宮於此。石峯巖寺歷經幾度興廢,多次翻修。在20世紀50年代曾大修過一次。

廈門寺廟大全之市海滄區石峯巖寺

寺院介紹

佛殿裏畫樑雕柱。殿上供着三世佛。中間是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東側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西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三尊木雕的高大的鍍金佛像,雕工精湛,栩栩如生。佛殿兩側,供着十八羅漢。這裏香火鼎盛,信徒眾多。海外僧人還經常出資興修寺院,又在山腰修造一座靜修院,供中外高僧雲遊靜修。

當天上午,在石峯巖寺三聖殿落成慶典結束後,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創辦人淨雄大和尚,帶領眾善信啟建大方廣佛華嚴經報恩法會活動。華嚴經是佛教四大部經典之一,古德有云: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華嚴經博大精深,智慧如海,處處倡導為人處事要“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教育民眾效仿如來濟世萬行,對社會、國家、人類等有情世界作貢獻。

沁心亭:
  石峯巖寺右側,有一沁心亭,臨澗建於石崖之上。相傳當年鄭成功為清兵所困,心中悶悶不樂。登鐘山於此處歇腳,望周圍諸峯,蓊鬱蒼翠的林木之上,石巖巍巍,風雨不移,頓悟石堅而存之理,不禁為之一振。終於在東孚洪塘村擊敗清將陳錦,粉碎清兵圍剿。後人便在此處建一小亭,命名為“沁心亭”。

映水洞天:
  隱聖洞近處還有一個暗洞,名為“映水洞”。洞口很小,且大部分沒在水裏。據説月光朗照夜晚,洞裏蛙聲如潮,陣陣傳出洞外,聽聲不見蛙,不禁令人詫異。有好奇者白天潛水入洞,發現洞裏別有一番奇趣。石洞四壁十色水光惚動,洞裏異常明亮。原來為洞外水光蹊蹺地映照入洞中所形成。

古洞隱聖:
  沁心亭後,有一巨石斜枕於另一巨石之上,下面便形成一個天然的洞穴,裏面寬五六平方米。傳説很久以前,觀音菩薩化身為一老者,與山神會奕洞中。山下有一窮書生進山砍柴,正好遇見洞中二老聚神對奕。便把扁擔插在洞外石縫裏,然後默默在旁觀奕。不覺天色已晚,書生出洞取扁擔,扁擔早已朽腐。書生詫異之餘只好草草拾些柴火回家。不料,到了村裏找不到家。一問方知父兄姐妹早已過世。原來仙界一日,人間已過百年。書生只好回頭找洞裏神仙。然而,仙人早已離去,只在洞裏一石縫處留下一把米。書生煮它吃了,下頓石縫裏還漏出一把米。書生靠着這把米在洞裏苦等神仙,等到頭髮鬍子都白了,還是未果。臨死前,他最後傷感地流下最後一滴淚水,終於成了神仙,乘風離去。而那滴淚水剛好滴在一隻卧地吃草的老牛背上,老牛長叫一聲就變成了一塊大石頭。這快石頭至今還卧在石峯巖寺下的那條山路旁。

據説書生成仙后,那洞裏依然還漏出米來,讓寺裏的和尚享用。寺裏有多少和尚就漏出多少米來。後來有個貪心的和尚,想讓米多漏些,就把漏米的石縫鑿大了些。但這一挖,石洞就再也不出米來了。後來,人們就把這個石洞稱為“隱聖”洞,又在洞的上方石頭上刻下“隱聖”二字。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留在洞口石壁上古人的一壁禮讚:“四壁懸崖處,無從動斧斤,天然古洞裏,悽月共悽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