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甘肅的歷史文化

來源:人人運程網 1.05W

甘肅歷史文化悠久深遠,有着許多獨特的歷史文化,比如融絲路文化、敦煌文化、黃河文化、伏羲文化等等,都是我國經久不息的輝煌文明。甘肅歷史文化更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瞧瞧甘肅的歷史文化吧!

解讀甘肅的歷史文化


  有八千多年曆史的甘肅,融絲路文化、敦煌文化、黃河文化、伏羲文化、藏傳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以及隴東黃土地文化為一體,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帶,是我國早期文明最輝煌的地方之一,甘肅在中國西部形成一道神祕而獨特的文化風景。

甘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一樣構成隴右文化。有人將黃河流域文化分別以宗教、地域分成6大板塊。以宗教信仰為主線分為:新疆伊斯蘭、藏傳佛教等。按地域分為雪域、巴蜀、滇黔貴、秦隴文化。其中秦隴文化包括:寧夏、甘肅、青海、陝西。而甘肅文化不僅有兼容的地理優勢,而且獨具特色。

甘肅位於東亞和中亞結合部,是我國中東部腹地通往西域的過度地帶。甘肅是古老的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的混流地區,也是中國率先對外開放的地區。河西走廊是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條通道。甘肅是古絲綢之路經過的黃金地帶和樞紐地段。河隴文化得到了絲綢之路的滋養。作家季羨林曾説過,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的四大文化體系有四個,但中國的新疆、甘肅的敦煌,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

甘肅為黃河流域文化的原俗地之一,也是中國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天水的大地灣文化距今有7800多年,它將中國的彩陶歷史推前了一千多年。甘肅為羲皇故里,為軒轅帝的發祥地。天水有黃帝的衣冠冢,據專家考證説,黃帝的發祥地在今天正寧縣東子午嶺南端。周秦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是秦人的崛起之地,在禮縣考古發現有秦先祖陵墓羣,渭河流域一帶的秦人是以甘肅為根據地挺進中原的。

甘肅也是文明遐邇的文物大省,也是文物保存最為集中、品級最高的地區,有豐富的文物古蹟、遺址名勝。有世界文化遺產兩處——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麥積山。現在還應該加上以及武威的銅奔馬,榆中的四庫全書。(當時有7部,後來保存下來3、5部,其中一部就在榆中縣。)從7800年前的大地灣文化到祁山文化,河西走廊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藝術長廊。每一個縣都有一個石窟羣,蘭州的炳靈寺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這些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蹟。

甘肅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的重要路段,也是現有長城長度最長、形態結構最複雜,而且是漢、秦、明長城最多的地區。

甘肅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古城遺址最多、類型最複雜、時代序列最齊全、出土文物最多的省份,僅河西地區就有漢唐古城就有120處之多。

甘肅還有一批造型精美、藝術價值極高的寺廟。例如:張掖的大佛寺、西夏的皇家寺院、崆峒山、涇川的西王母宮等。

我國近代考古發現的四大奇觀中甘肅就佔了兩個:敦煌文書、漢代簡牘(佔全國簡牘的82%)。國際顯學敦煌學、西夏學、簡牘書都在甘肅有過發現。

甘肅境內現存古建築羣多。有很多橋、塔存留下來。比如:永登的魯司衙門、黃河第一橋等等。

甘肅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她是屏蔽中原的門户,也是向西開拓的門户。甘肅境內保存一批罕見的古國遺址。臨潭縣百里鄉,商代密原國古址。甘肅境內的古墓葬、墓羣很多,為全國罕見,比如禮縣大堡子山。甘肅境內的巖畫、碑石、摩崖石刻不少,成縣、西峽的墨鴉石刻。

甘肅大地擁有的姓氏文化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如隴西的李氏文化。甘肅的歷史文化曾幾何時獨領風騷,16國時,中原戰亂,但是河西卻少受攻擊。

甘肅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豐厚的地區。按聯合國要求,每個國家每兩年只允許報一項。截止目前,我國已經報了四項:崑曲、古琴、蒙古長調民歌、花兒。從生態學研究來看,河西走廊是我國曆史上生態古綠洲變遷、沙漠化最明顯的地區,比如:民勤西沙窩等。

甘肅悠久輝煌的歷史造就名人輩出。伏羲、公劉、齊伯、李廣、霍去病、皇甫謐。

從現代史來看,甘肅是紅軍長征的加油站和轉折點,宕昌的哈達鋪、會寧、華池、高台的烈士陵園。這裏也是紅色旅遊的重要地區。

甘肅位於三大高原的結合部,費效通稱之為“民族走廊”。她成為歷史上許多民族大遷徙、大融合的舞台。甘肅是中華大文化交融的樞紐,多民族的聚居,多種文化的交融,既有中國文化,又有域外文化,(印度、波斯)。每一種文化都是令人心嚮往之的神聖領域。多種宗教的滲透,多種風俗的滲染,歷史和地域優勢賦予了甘肅文化多民族匯合的斑斕色彩。河隴文化敞開大門,表現為對外來文化的強大的融合力。文化上的混融性、多元性,是甘肅歷史文化最閃光的特徵。多元的文化形態,眾多的文化遺蹟、厚重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是國人引為自豪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是近年來世界關注的焦點。

甘肅歷史悠久,是中國遠古人類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農業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追溯到史前時期,甘肅氣候還是比較温暖、濕潤,草木茂盛,河流縱橫。根據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證明,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有先民曾在甘肅活動,如今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在甘肅已有千處以上。西周時期,秦人先祖定居於現在的甘肅天水一帶,後又向關中發展;秦統一全國後,遂設立了隴西郡,築起西起臨洮、東北至陝北的秦長城。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戰亂迭起,以河西走廊為中心的青海、寧夏、新疆、內蒙等廣大地區,經歷了前涼、後涼、西涼等“五涼”政權。隋唐時期是陸上中西貿易絲綢之路繁榮的頂峯,也是甘肅歷史上政治、軍事、文化的鼎盛時期,出現了政治家李淵、牛僧孺及着名詩人李益、傳奇作家李公佐等;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創建於東晉,歷經北魏、西魏、北周,至隋唐基本上形成了今日的規模。元代建立大一統帝國後,創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設甘肅行中書省,治所設張掖,除轄今日甘肅大部分地區外,兼領今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的部分地區,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甘肅省的行政區劃。
  
  明清時期,陸上中西交通貿易有所恢復,中原同邊疆的交流日益繁榮。但隨着千百年來國家經濟文化重心東移和海上交通的發展,甘肅在全國的經濟地位與文化發展已比不上過去。在建置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陝西右布政使司為鞏昌布政使司,次年又改為甘肅布政使司,將治所從鞏昌(今隴西)移至蘭州,奠定今日甘肅省的格局。
  
  1949年8月甘肅解放以後,即成立甘肅行政公署,轄ll個分區(專區、市),73個縣(區)。1950一1957年,先後成立天祝、東鄉、肅北、張家川等一批民族自治區(後改為自治州、自治縣)。1958一1965年,全面調整區劃,大規模並縣,直至1984年底,又做了個別調整。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全省設7個行政公署、2個自治州、5個省轄市,下設68個縣(7個民族自治縣)、ll個市轄區、7個地轄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