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讀音怎麼讀?阿昌族簡史

來源:人人運程網 3.23W

阿昌族是我國56個民族之中的一份子,主要居住於我國雲南地區,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我們熟知的三大名刀之一的阿昌刀就是這個民族創造出來的。大家是不是對這個民族很感興趣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阿昌族:[ā chāng zú]

阿昌族讀音怎麼讀?阿昌族簡史

歷史

今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騰衝一帶,元以前即有“莪昌”人居住(《元史地理志·金齒宣撫司》),明正德《雲南志》認為即唐代的“尋傳”人。那時“尋傳”人屬南詔的鎮西節度管轄,還過著“俗無絲纊”、“散漫山中無君長”的原始生活。“尋傳”人在發展過程中至元明時期已逐漸分化為阿昌族和景頗族中的一部分。

明洪武十六年(1383)左納率部歸順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敕賜漢人段保為雲龍州掌印土知州,阿昌族降為被統治民族,並向西南遷至德巨集境內,漸失本土。

阿昌族聚居的戶臘撒,明初屬麓川宣慰使司。15世紀中葉,明將王驥三徵麓川后,屬隴川宣撫司。王驥分封其屬官賴羅義和況本為把總,分別掌管戶撒、臘撤,成為世襲領主。阿昌族人民從駐守邊疆的漢族屯兵那裡學會了耕種水田、打製鐵器的技術,促進了阿昌族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商品經濟有了初步發展。

清初承襲了明代的土司制度。吳三桂把戶臘撤地區改為“勳莊”。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廢“勳莊”,仍歸原先賴、況兩家承襲。雍正二年(1724年),戶臘撒地區歸騰越州管轄。乾隆年間,南甸土司轄區的阿昌族,除了向傣族封建領主交納貢稅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民淪為附近漢、傣地主的佃戶。同時受封建領主、地主的雙重剝削。民國時期,雲南軍閥在隴川、梁河等地建設治局,推行保甲制,但封建土司制度延至建國前夕,統治阿昌族達500餘年之久。阿昌族每年除固定向土司交納“三大款”(官租、大煙款、地基銀子)外,各寨還負擔專門的勞役。

小結:像阿昌族這樣歷史悠久的民族我國還有很多,這只是我國一個很普通的民族,卻源遠流長。

你可能也喜歡
  阿昌族風俗習慣
  簡論阿昌族酒文化
  瞭解阿昌族的民族特色
  戶撒刀:阿昌族的民族之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