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的內涵是什麼?

來源:人人運程網 1.04W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上下五千的文明史,在這個古老的國度中禮制禮教一直存在國人的心中,尤其在古代禮教更被認為是士大夫階層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那麼,中國是個禮儀之邦有哪些內涵呢?一起去中國禮儀文化看看吧。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的內涵是什麼?

  中華民族共同祖先軒轅黃帝的陵墓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千百年來,這裡一直是炎黃子孫們拜謁祖先的場所。每年清明節,海內外成千上萬的炎黃兒女懷著赤子之心雲集巍巍橋山,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陣陣古樂之聲中,人們虔誠地向黃帝塑像獻上花籃,拜祭先祖。每年的祭祀活動都要由重要人物宣讀祭文,下面是其中的一篇:

“赫黃我祖,生而神靈;戢兵偃武,禮儀以興;威加海外,澤被寰中,我祖隆德,乃繼乃承;願我中華,奮爭飛騰!”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有崇尚禮儀,講究文明的優良傳統,在世界上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在中國,源遠流長,深入人心。作為炎黃的後代,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

中國禮儀文化內容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

五禮的內容相當廣泛,從反映人與天、地的祭祀之禮,到體現人際關係的家族、親友、君臣上下之間的交際之禮;從表現人生歷程的冠、婚、喪、葬諸禮,到人與人之間在喜慶、災禍、喪葬時表示的慶祝、憑弔、慰問、撫卹之禮,可以說是無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尚禮精神。

吉禮居五禮之手,它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其主要內容可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祭天神,即祀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等。第二是祭地祗,即祭社稷、五帝、五嶽;祭山林川澤;祭四方百物等。第三是祭人鬼,主要為春夏秋冬享祭先王、先祖。

凶禮是哀憫、弔唁、憂患之禮。它的主要內容有: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區禮,以吊禮哀禍災,以檜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其中,喪禮是對各種不同關係的人之死亡,通過規定時間的服喪過程來表達不同程度的北上;

荒禮是對某一地區或某一國家受到饑饉疫癘的不幸遭遇,國王與群臣都採取減膳、停止娛樂等措施來表示同情;吊禮是對同盟國或摯遇有死喪或水火災禍而進行弔唁慰問的一種禮節。這三種禮節各級貴族都可舉行。

檜禮是同盟國中某國被敵國侵犯,城鄉殘破,盟主國應會合諸國,籌集財貨,償其所失;恤禮是某國遭受外侮或內亂,其鄰國應給予援助和支援。

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它主要包括朝、宗、覲、遇、會、同、問、視八項。

軍禮時師旅操演、征伐之禮,軍禮主要有大師之禮、大均之禮、大田之禮、大役之禮、大封之禮。大師之禮是軍隊征伐的儀禮;大均之禮是王者和諸侯在均土地、徵賦稅時舉行軍事檢閱,以安撫民眾;大田之禮是天子的定期狩獵,以練習戰陣,檢閱軍馬;大役之禮是國家興辦的築城邑、建宮殿、開河、造堤等大規模土木工程時的隊伍檢閱;大封之禮是勘定國與國,私家封地與封地間的疆界、樹立界碑的一種活動。嘉禮是和人際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

嘉禮的主要內容有飲食之禮、婚冠之禮、賓射之禮、燕之禮、賑幡之禮、賀慶之禮。

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

小結:我們常常在很多小說尤其是民國時期中的看到關於“封建禮教”害人的題材書刊,這讓中國走向另一個極端為反傳統而反傳統,其實禮教中確實有毒瘤也有精粹,大家還是要辯證的採納才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