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江浙菜起源文化介紹

來源:人人運程網 2.73W

浙菜是中國的八大菜系之一,因為浙江是屬於北部魚米豐富、東部沿海的環境,所以造就了很多非常好吃的美食。那麼關於浙菜的起源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浙菜是如何發展的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浙菜文化中瞭解看看吧!

關於江浙菜起源文化介紹

簡介
  浙江,東瀕大海,有千里長的海岸線,盛產海味,如著名的舟山漁場的黃魚、帶魚、石斑魚、錦繡龍蝦及蠣、蛤、蝦、蟹,平原,河道港叉遍佈,著名的太湖南臨湖州,淡水魚名貴品種,如鱖魚、鯽魚、青蝦、湖蟹等以及四大家魚產量極盛。又是大米與蠶桑的主要產地,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號。像慶元的香菇、景寧的黑木耳。中部為浙江盆地——金衢盆地,即金華大糧倉,聞名中外的金華火腿就是選用全國瘦肉型名豬之一的“金華兩頭烏”製成的。加上舉世聞名的杭州龍井茶葉、紹興老酒,都是烹飪中不可缺少的上乘原料。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種。浙菜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和明清時期的發展,浙江菜的基本風格已經形成。

浙江菜的形成有其歷史的原因,同時也受資源特產的影響。浙江瀕臨東海,氣候温和,水陸交通方便,其境內北半部地處我國“東南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河漢密佈,盛產稻、麥、粟、豆、果蔬,水產資源十分豐富,四季時鮮源源上市;西南部丘陵起伏,農舍雞鴨成羣,牛羊肥壯,無不為烹飪提供了殷實富足的原料。特產有:富春江鰣魚,舟山黃魚,金華火腿,杭州油鄉豆腐皮,西湖蓴菜,紹興麻鴨、越雞和酒,西湖龍井茶,舟山的梭子蟹,安吉竹雞,黃巖蜜桔等。豐富的烹飪資源、眾多的名優特產,與卓越的烹飪技藝相結合,使浙江菜出類拔萃地獨成體系。

西湖醋魚
  此菜相傳出自“叔嫂傳珍”的故事:古時西子湖畔住着宋氏兄弟,以捕魚為生。當地惡棍趙大官人見宋嫂姿色動人,殺害其兄,又欲加害小叔,宋嫂勸小叔外逃,用糖醋燒魚為他餞行,要他“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處”

。後來小叔得了功名,除暴安良,偶然的一次宴會,又嚐到這一酸甜味的魚菜,終於找到隱名循逃的嫂嫂,他就辭官重操漁家舊業。後人傳其事,仿其法烹製醋魚,“西湖醋魚”就成為杭州的傳統名菜。西湖醋魚選用鮮活草魚,經餓養1~2天,促使其排盡泥土味,並採用活殺現烹,不着油膩菜品,色澤紅亮,酸甜適宜,魚肉結實,鮮美滑嫩,勝似蟹肉,風味獨特。

烹製前,先將草魚放在水池中餓養兩天,使其排除泥土味,魚肉結實。宰殺後,去掉鱗、鰓和內臟,洗淨,從頭至尾片成兩片,再坡刀剞上刀紋,放入沸水中煮3分鐘,用筷子扎魚的頜下部,能輕輕扎入時即撈出,魚背相對裝入盤內。用煮魚的湯水250克,加入醬油、醋、紹酒、白糖,燒開後,淋入濕澱粉,推攪成米湯汁,澆在魚身上。

這個菜的特點是不用油,只用白開水加調料,魚肉以斷生為度,講究食其鮮嫩和本味。

東坡肉
  此菜相傳出自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的故事。宋元佑年間(約公元1090年),蘇東坡出任杭州刺史,發動民眾疏浚西湖,大功告成,為犒勞民工,吩咐家人將百姓饋贈的豬肉,按照他總結的經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烹製成佳餚。與酒一起分送給民工,家人誤將酒肉一起燒,結果肉味特別香醇可口,人們傳頌東坡的為人,又將此獨特風味的塊肉命以“東坡肉”,

“東坡肉”經歷代廚師的不斷總結髮展,而被公推為杭州第一名菜。其操作方法是:選用帶皮豬五花肉,刮洗乾淨,放入水鍋內焯透撈出後,再切成75克重的正方塊;取一大沙鍋,用竹箅子墊底,鋪上葱、姜塊,再放上豬肉,加入白糖,紹酒醬油,加蓋密封,燒開後,用微火燜2小時,燜至酥爛,撇去浮油,皮朝上裝入陶罐內,蓋上蓋,上屜蒸30分鐘至酥透即可。

西湖蓴菜湯
  脯絲、火腿絲永制而成,故又名“雞火蓴菜湯”,此菜鮮蓴翠綠,滑嫩清香,雞絲白淨,火絲嫣紅,色彩鮮豔,湯清味美,是一道具有杭州風味的浙江名菜。系用杭州西湖特產的蓴菜與熟雞脯肉絲、熟火腿絲,加上高級清湯、精鹽、味精、熟雞油氽制而成。菜餚色彩諧和,湯蓴味美,蓴菜鮮嫩潤滑,膾炙人口,突出了地方風味特點。

幹炸響鈴
  幹炸響鈴是用杭州地區著名特產一泗鄉豆腐皮製成的千炸響鈴,以色澤黃亮、鮮香味美,脆如響鈴而被推為杭州特色風味名菜之列,受到食者的歡迎。泗鄉豆腐皮產於杭州富陽東塢山村,故又名東塢山豆腐皮。它已有1千多年的生產歷史,以上等黃豆、優質水源經18道工藝精製而成,腐皮薄如蟬衣,油潤光亮,軟而韌,拉力大,落水不糊,被譽為“金衣”。入撰清香味美,柔滑可口,是製作多種素食名菜的高檔原料,也是於炸響鈴專用主料,食時輔以甜麪醬、花椒鹽和葱白,其味更佳。

“幹炸響鈴”是用泗鄉特產的豆腐皮,切成正方形,捲上用豬裏脊、精鹽、味精、紹酒和成的餡,再切成3.5釐米的段,放入五成熱的菜油中炸至鬆脆撈出,裝入盤內,配葱段、甜麪醬、花椒鹽佐食。此菜,色澤黃亮,食時脆如響鈴而故名。

油燜春筍
  油燜春筍是一道杭州的傳統風味菜。它選用清明前後出土的嫩春筍,以重油、重糖烹製而成,色澤紅亮,鮮嫩爽口,鮮鹹而帶甜味,令人久食不厭。竹筍是浙江的一大特產,特別是浙西山區一帶,竹林似海,春夏之交盛產春筍,夏秋時節鞭筍上市,十月以後冬筍大量湧現,故有“四時不乏筍味”的稱譽,竹筍也就成飲食烹調中的一個重要原料,真可謂“無日不筍,無食不筍”。

“油燜春筍”是選用清明前出土的嫩筍,順長剖開,拍鬆,再切成5釐米長的段,用花椒油煸炒後,加入醬油、白糖、味精和鮮湯,燒開後改用小火燜至湯汁稠濃,淋上香油即成。

小結:浙菜一般都是油重,當地人喜歡偏甜的食物。菜系一般都是看起來,十分的鮮豔亮澤,外表看來起十分的好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