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説瀋陽是風水寶地?

來源:人人運程網 4.6K

瀋陽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遼寧省的省會,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的美譽,是風水界的大師們絕佳的風水寶地。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説瀋陽是風水寶地呢?瀋陽的風水好在哪呢?欲知詳情,且看下文的風水知識解析

為什麼説瀋陽是風水寶地?


  瀋陽,是清朝的發祥地,大清的陪都。正因為如此,很多瀋陽人都很自豪地認為,瀋陽是“風水寶地”。至於為啥叫寶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裏曾經是清朝的首都,老罕王爺倆在這裏*都,這地方能不是寶地?還有的人説,瀋陽這地方,從來也沒有過大災,基本上風調雨順,老百姓過得也平安,這難道不是咱這旮“風水好”?

老百姓這麼説,是帶着瀋陽人的自豪的。不過,瀋陽這座有着2300多年曆史的古城,之所以能由一個邊塞小城逐漸變成了重要的城池,最後成為一朝的首都,總有其優越性存在,如果仔細分析分析這些,或許還真的配得上所謂的“風水寶地”之稱了。

形勝之地——努爾哈赤遷都的理由
  後金天命六年(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努爾哈赤攻下明朝遼東軍政中心——遼陽,並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至遼陽,設為東京,大興土木,修築宮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天命十年(1625)三月九年級早朝時,努爾哈赤突然召集眾臣和貝勒議事,提出要遷都瀋陽。這絕對是讓人跌破眼鏡的決定。畢竟遼陽當時是東北的中心城市,而且剛剛在這裏建立了新的都城,努爾哈赤要遷都,怎麼看都是瞎折騰。於是,王公、貝勒竭力反對,但努爾哈赤君意已決。祭過父祖之後,即刻率領大軍經過一天一夜的行軍,遷進瀋陽城。

努爾哈赤堅持的原因是什麼?
  努爾哈赤給出的理由是:瀋陽四通八達之處。西征大明,從都爾鼻(今彰武)渡遼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鮮,自清河路可進。瀋陽渾河通蘇蘇河,於蘇蘇河源頭處伐木,順流而下,材木不可勝用。出遊打獵,山近獸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

理由很充分——四通八達。老罕王主要考慮的是瀋陽的地理位置和軍事優勢。其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話——瀋陽這地方四通八達。有意思的是,可能嫌“四通八達”這個詞簡單了一些,不文雅,到了後來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上,將這句話改為“瀋陽形勝之地”。顯得老王很有文采,其實,“形勝”就是指地勢優越便利。

努爾哈赤雖然不是風水先生,但他畢竟是清帝國的開拓者,領兵打江山,對於城市的位置考慮得比誰都精確。瀋陽也真的是“形勝之地”。位於東北平原的南端,北依長白山,面向渤海之濱。其位置正處於遼東與遼西、遼東半島與東北大平原的連接帶上。這樣的地理位置,的確是進可攻,退可守,難怪努爾哈赤要力排眾議,非要遷都。

鳳落龍潛——古時老百姓的説法
  其實,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原因很多,比如遼陽城裏的漢人的堅決反對,讓他覺得在遼陽殺*四伏,睡不安穩,莫不如到瀋陽這個小城市重新建設都城。不過,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看法,在瀋陽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努爾哈赤之所以遷都瀋陽,是因為他認定瀋陽是“鳳落龍潛”的寶地。

傳説努爾哈赤在遼陽建都東京時,按照風水先生的指*,在當時的東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廟;在東門裏修建彌陀寺;在風嶺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3座廟把神龍壓住,以保龍脈王氣。但是,3座廟宇只壓住了龍頭、龍爪和龍尾,城裏的龍脊樑並沒被壓住。於是,龍一拱腰就飛騰而去,一直向北飛到渾河北岸。努爾哈赤正為此鬱悶之時,忽一日有人來報,説是他家附近的樹林落下一隻鳳凰。努爾哈赤急忙帶眾臣前去觀看,剛剛走近,鳳凰突然騰空而起,直向瀋陽方向飛去。努爾哈赤深知鳳凰不落無寶之地,就請風水先生到瀋陽察看,發現瀋陽真是一個龍興寶地,於是,當即下決心遷都瀋陽。

當然,這個傳説還有很多版本,有的説是有人發現鳳凰落到了瀋水南邊的奉集堡。努爾哈赤徵集民工車馬,準備在那裏大興土木。誰知剛一開工,那隻鳳凰忽然一聲長鳴轉身飛走了,一直飛到瀋水以北的瀋陽城才落下來,還不停地向努爾哈赤*頭叫喚。努爾哈赤由此堅定了瀋陽城是“風水寶地”的決心。於是,在這裏修建京城,取名“鳳天”,後又改為“奉天”。

傳説這事情,畢竟有*不靠譜,但是後來瀋陽的故宮裏,最高的那座樓,可叫“鳳凰樓”,是不是從這來的,咱就不得而知了。

“龍崗”之謎——盛京城的好山好水
  其實,不管是交通便利也好,還是説有傳説也好,瀋陽這裏的地理位置,恰恰符合了努爾哈赤要由此建國,將來問鼎中原的地理需要。而最讓這位開啟大清江山的皇帝看重的,當然是瀋陽的“風水”。

如果從古人看“風水”的角度講,瀋陽的優勢在於“山環水繞”。而想當皇帝的努爾哈赤,更看重的是所謂的“龍脈”。據説,瀋陽這地方王氣充沛。是因為有山有水,山環水繞,是出皇帝的地方。山當然是滿族的祖山長白山,長白山經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不遠千里迢迢綿延而來,於棋盤山、輝山收勢住形。而水,則是沈城的母親河渾河,是沈城發祥之活水源頭,在古人看來,渾河有着界合兩岸地脈,兜收天地精華,護侍沈城,並吸納東來源源財氣,以富養清朝國力,綿延八旗子弟的祥瑞之意。此外,渾河水系還有一段是“S”形,恰恰是太極圖形狀。這也符合古人圖吉利的心理。

關於瀋陽的“風水”,清朝的很多史書都有過論述。據《盛京通志》載,瀋陽的輝山有“包羅萬象、跨馭八荒之勢。遼水右回,渾河左繞,佳氣輪囷葱鬱,萬年帝業非偶然也”。又稱其山源出長白西麓,由長白而永陵起運(在新賓縣境內),由起運山而福陵天柱山(瀋陽東陵),由天柱山而昭陵隆業山,一脈相承,直到瀋陽以西塔灣而止,是為“龍脈”,也稱“龍崗”。努爾哈赤的根據地赫圖阿拉城、祖陵永陵以及瀋陽的故宮、福陵和昭陵,都建在這條“龍崗”上。

對“龍崗”一説,史書記載很多。《盛京通志》載:“啟運山,興京城西北十里永陵在焉,自長白山西麓一干綿延折至此,重巒環拱,眾水朝宗,萬世鴻基實肇於此。”《清史稿地理志》載:“啟運山在平嶺南麓,永陵之橋山在焉,所謂龍崗之正脈也。”對於東陵所在天柱山,《長白山徵存錄》載:“啟運山西二百四十里為天柱山,太祖高皇帝之陵寢在焉,名曰福陵,距奉天四十餘里。又西越奉天城西北十里許,為隆業山,太宗文皇帝之陵寢在焉,名曰昭陵,距長白山一千七百餘里,土人統呼為龍崗。”

其實,如果從瀋陽的自然地理狀況上看,從東陵山地經過盛京城向西至瀋陽站,確有一條自然的崗脊,在城中某些地方且有較高的突起,這便是人們常説的“龍崗”。其實,在清朝的盛京城這裏,地勢應該屬於高於其他地方的一個平面。這也是為啥在故宮的下面,能發掘出來戰國時期的候城遺址的原因,原來,幾千年來,不管戰火紛飛,這座城市毀了又建,都沒有離開這塊“風水寶地”。

現在瀋陽已經是一座龐大的城市,可是當年,從東陵山嘴子起,經毛君屯、文官屯、北陵,西至塔灣,也有一條綿亙北部市區的黃土崗。這就是所謂的又一條“龍崗”。這兩條緩慢起伏的被現代科學稱之為褶皺的地貌,恰巧合了古代的“風水”之説。看來,努爾哈赤看重瀋陽這塊地方,不僅僅因為交通四通八達,是形勝之地,也有從“風水”角度的考慮。

歷史選擇——瀋陽是塊絕佳寶地
  其實,所謂“風水”因素還在其次,瀋陽的重要主要還是源於地理位置的重要。瀋陽北有外興安嶺,西有蒙古高原,東有大海,南有鴨綠江。西北高,不失為天然屏障,東南低,水域環繞。它離中原近,是關東與關西的咽喉,是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交流的融合*,也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爭之地。

從地質條件看,瀋陽地區以平原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東南部,地勢由東北向西南緩緩傾斜。東北部的輝山屬於長白山餘脈哈達嶺西麓的丘陵地帶,林深樹茂。西南部屬於遼河、渾河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目前境內有遼河、渾河、蒲河、北沙河、新開河、南運河等河流。現在的遼河距市區較遠,但在古代,遼河河道在今天的蒲河,距瀋陽比今天要近。

從氣候特徵來看,瀋陽屬於北温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受季風影響較大。一年四季分明,近年全年平均氣温為8.1℃,年降雨量700~800毫米,氣候適宜,只是冬季稍冷。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條件,才讓從戰國一直到清朝,瀋陽這地方一直有人開發利用,而努爾哈赤也選擇了這塊“風水寶地”,定都瀋陽。歷史證明,不管出於什麼考慮,努爾哈赤選擇瀋陽是對的。瀋陽的確是一塊寶地,更是一塊福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