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七夕風俗,閩南人怎麼過七夕?

來源:人人運程網 1.22W

每年的七月七日,是七夕情人節。但在閩南文化中,七夕節是“七孃媽”的生日,每逢這一天,人們就會準備一些東西、實物來祭拜,並在祭拜時吧自己的心聲告訴“七孃媽”,祈求心願達成。相信很多朋友都特別好奇閩南人是怎麼過七夕的,接下來讓小編為大家揭曉。


  泉俗視“七孃媽”(閩南,人稱七仙女為七孃媽)為婦幼保護神,界定七月初七是其神誕。有小孩的泉州人家常要買七仙女轎和亭,因為閩南兒童或有拜“七孃媽”為“契母”(閩南語諧音,即義母的意思)。

閩南七夕風俗,閩南人怎麼過七夕?

掛七娘神燈
  泉俗還有懸掛“七孃媽燈”的習俗,這是一種長圓形的燈籠,上面畫着七仙女的圖,一般在下面還掛上一串有各種顏色的花串。如果當年哪家有小孩出生,或者有剛結婚的新媳婦,在農曆的七月初就開始懸掛燈籠,甚至是掛在剛結婚的夫妻的新房門口,有早生貴子的願望。

撒花撒粉
  在市區街頭,記者還看到了紀念七夕用的花粉,傳言小兒抹了不會生痱子。

熟知泉州民俗掌故的劉浩然先生介紹,據説過去,泉州的婦女們會在一大早,把準備好的胭脂、香粉和花束等用絲線扎捆,然後扔上屋頂。這一舉動是為何呢?原來,是要讓喜鵲銜去給七仙女梳粧打扮。另外,還要用紅紙包一些糯米,用以犒賞喜鵲傳遞花粉和晚上搭橋之勞。

姑娘乞巧
  糖粿泉州婦女乞巧的風俗,主要是在天井上搭一個彩籮,準備瓜果7盤,點7支香,用7根針、7根絲線,在月光下比賽穿線,誰穿的線越多越快,就證明那個姑娘的手越巧。不過,目前在泉州地區這種風俗已經少見。

吃糖粿(類似湯圓)
  糯米粉加涼水,調成麪糰,然後搓成玻璃珠大小的丸子,放在案桌上,用手掌輕輕一按,使之成扁圓形,最後用拇指往中間一壓,即成中間下凹的糖粿了。糖粿做好之後,把水燒開,放糖等,煮片刻即成。煮好之後,在上邊撒上一層花生仁,裝在白瓷碗裏。糖粿中間凹的那個小孔,就像少女臉上的酒窩,意在祝願牛郎織女相會時笑容滿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