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閩南風俗與文化

來源:人人運程網 5.11K

閩南文化,擁有悠久的歷史,目前台灣兩岸文化也是相互牽扯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信很多外地對閩南文化非常的好奇,那麼喜歡閩南文化的朋友們,你們知道閩南有什麼樣的風俗嗎?是否又知道閩南存留哪些文化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閩南風俗
  農曆正月初九,閩南傳統節日“天公生”。很多老閩南人對這一天的重視,可能更甚於春節,主婦們從初八這一天早晨就要開始準備了。不論是三牲五牲還是五果六齋,圓圓滿滿的一桌都是希望隆重為天公祖“慶生”,好為新的一年祈求平安幸福。

解讀閩南風俗與文化

龜粿發糕甜:
  紅紅的龜粿和大大的發糕,在拜天公中必不可少。

冰糖、春糖、寸棗、冬瓜條等也是祭拜天公的吉祥之物。

三牲五果六齋:
  雖説傳統的“三牲”指的是馬牛羊,但靠海的閩南人多用公雞、魚和豬肉代替。

“五果”指的是五種水果,楊桃,香梨,橙子,蘆柑;紅富士蘋果:寓意“平安”;甘蔗:象徵“節節高”;菠蘿:諧音“旺來”。

“六齋”各家習俗不同,市場上有包好的金針菇、腐竹等材料,每包5元左右。

劍蘭菊花百合:
  劍蘭、菊花和香水百合是近年來廈門人拜天公常用的“老三樣”。

  閩南文化“道法自然又崇古”的精神
  以正誠、修齊的美德,在閩南文化的土壤中,自早播下發揚固有文化的種子,用莊敬的精神來敦親睦族,以及表現崇高的社會價值。

古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不僅表現在中華民族各族羣的生態中,閩南族羣更有甚於此者。就以地名而論:泉州有“刺桐城”之稱,台灣嘉義也有刺桐村;晉江海口有東石古鎮,台灣嘉義縣也有東石村;南安有安平古港,台南也有安平村落等等不勝枚舉。

再以姓氏來説:各姓的堂號上面,都冠以地名,表示該氏族祖籍地,如渤海高、武陵龔、隴西李、延陵吳、紫雲黃、穎川陳、高陽許、開閩王等等,這許多宗族倫理觀念,其無形的重心,乃在實踐儒家所倡導的倫理風範,以正誠、修齊的美德,在閩南文化的土壤中,自早播下發揚固有文化的種子,用莊敬的精神來敦親睦族,以及表現崇高的社會價值。

閩南文化簡介
  閩南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傳承下來,其影響實為深遠,受其他方言影響之地也通行閩南語,也是有着大體一致的文化認同,因此他們也同屬閩南根源,我們即可稱其為泛閩南。以下介紹通行閩南語的形成及今通行之地:閩南語,乃是閩語的一支。

  中國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期,黃河中下游中原多次發生內亂、戰亂、和北方民族的入侵,難民開始進入福建,造成原有“百越族”土著民族的語言發生變化,而逐漸形成了最初期的閩語。然而,漢人另外的大規模入閩,則是始於隋唐,由於中原的多次內亂和戰亂,大批北方中原漢人入閩,而帶來了8-10世紀時隋唐和五代時北方的口語音,亦即所謂“十五音系統”,而所謂的“泉州語”亦於此時漸漸形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