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的習俗有哪些?

來源:人人運程網 2.9W

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有着深厚的歷史背景,中國不僅人口眾多,並且也是一個民族大國,我們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漢族是第一大族,其中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你對少數民族瞭解多少?你知道錫伯族有哪些民族習俗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錫伯族的習俗有哪些?

  錫伯族:民族風俗
  錫伯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以前只限於同族內通婚,但本姓禁止通婚。古式聯姻有:指腹為婚,至成婚年齡予以成婚的,叫蛋婚;聯婚後,如女子年幼,家庭生活困難,可將幼女移交男家撫養,長大後成婚,叫“小姐婚”;招養老女婿,沒有子嗣的人家為養老送終,可招作為繼承人,其婚事的所需之物均由女家負擔,民間多稱幫工婿。這種婚姻不僅過去存在,現在也存在;男女自幼聯姻,在各自父母家中長大,則婚事所需之物絕大部分由男方準備。結婚前每逢大年三十,女婿要去孃家送衣料和其他禮物(平時不登門),女子必須迴避,女方家受禮後送給女婿一雙布鞋或其他物品。錫伯族婚姻,一般分4個階段完成。即説親、定親、認親、迎親(即舉行婚禮)。婚禮是一件大事,儀式繁瑣,一般在秋後舉行。迎親時,男女雙方都要大擺宴席,先在女家兩天。第一天先由男家聘請親戚中較有聲望、與親家相好,而且善於辭令,同時屬相與女方屬相相同的男女各一名和媒人代表男方去把彩禮(喜酒、豬羊等)同迎親的喜蓬車送到女家,新郎特意為岳父岳母奉送兩瓶酒。

男方的近親及老人們前來送行,預祝一切順利。稱之為“送喜車”。女家這一天準備第二天的安巴薩林(大宴),殺豬宰羊,並下請帖,近親都來幫忙。這是女家開宴的第一天,主要是接受男家送的禮物和安放喜蓬車。婚禮的第二天,女家設大宴,舉行嫁女“薩林”,盛情款待四方客人。婚禮的第三天,新郎家設大宴招待其親朋好友,舉行結婚儀式。新郎必須在這一天的破曉前將新娘迎至家裏,舉行程序繁多的結婚儀式。解放後,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認識的改變,這種習俗已經不存在了,現在錫伯族的婚娶,一般實行新事新辦。 出殯前,舉行“辭靈”儀式。“辭靈”儀式結束後,驅靈車前往墳園。由長子先填第一鍬土,然後眾人動手用土壘成墳頭。

解放後,隨着封建制度的被摧毀,人們思想覺悟日益提高,喪葬儀式也比以前大大簡化了,但子女對死去的親人仍然進行沉痛的哀悼,舉哀3天,然後出殯,入土為葬。

錫伯族的服飾,因時代不同和地區的差異,以及民族相互間的影響,也有所差異和變化。在清代,錫伯族的男子服裝喜用青、蘭、棕等顏色,女子喜用各種格布,幼兒多穿各色花布服裝。男子服式均與滿族服式基本相同。為便於騎馬和操作,都穿左右開又的長袍和短襖,戴圓帽;婦女穿旗袍,扎褲腳,着白襪花鞋。姑娘們都是單長辮子,結婚後結髮。婦女喜歡戴耳環,手鐲和戒指,年老的婦女在春夏秋三季裏多包白頭巾,冬季戴棉帽。到了清末,由於錫伯族與漢族經濟、文化方面交往密切,因此,服飾與漢族逐漸相同了,唯有西遷到伊犁地區的錫伯族婦女,仍喜歡穿旗袍。隨着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用料越來越考究,樣式越來越多樣化,除老年婦女還保留穿長衣的習慣外,其餘人普遍與漢族人着裝相同。

錫伯族飲食習慣有獨到之處。因其居住地區不同而有一些差異。錫伯族男子一般都有吸煙和飲酒的嗜好。據傳説,從前家家户户都做黃酒。家家户户都養豬、雞、鴨、牛、馬、羊,肉食自給自足。農曆四月十八日,煮麪醬做“米順”盛入瓦缸中,用於做菜調味,或用青黃瓜、青椒等蘸着吃。到秋末,用韭菜、青椒、包心菜、胡蘿蔔等切成細絲,醃製“哈特混素吉”。此外,錫伯族韭菜合子、南瓜餃子、魚湯等也別有風味。

提示:錫伯族忌食狗肉,要注意哦!

錫伯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忌諱之處。夜晚睡覺不得在炕上橫卧,不能把脱下的褲子、鞋襪等放在高處。不得從衣、帽、被、枕等物上跨過,如事出無意,須立即在燈火或火盆上把該物搖晃幾下,才算還淨。吃飯時不得坐在門檻上或站立行走,嚴禁用筷敲打飯桌、飯碗,他們認為要飯的才敲打碗筷。翁媳不同桌吃飯。子女在偶數年齡時禁婚,起碼有一方是奇數,才能舉行婚禮。從正月七年級到十五,婦女不做針線活兒。二月八年級,禁止在地上劈柴。家有病人,要在大門外掛上布條或一束草,意為禁止外人入內。禁止婦女在西屋西邊小解(小便)。獻給海爾罕瑪法之馬,婦女不得騎用。

遼陽地區錫伯族供奉“喜利媽媽”,保佑家庭人丁平安、興旺。喜利,錫伯語是延續的意思,“媽媽”是娘娘神。據錫伯族老人傳説;“在遠古的時候,錫伯族人遇有大難,天崩地裂,洪水滔滔,一半以上人死亡,人們苦不堪言,幸喜有位女老祖人帶領全族人逃難,歷盡艱辛,遷到安全的地方,全族人才得以繼續生存下來。子孫後代為紀念這位女老祖人,全族人都供奉這位女祖宗,奉為女神。供奉“喜利媽媽”的位置與一般神的位置也不一樣,安置在上房屋西山牆西北角上。祭祀時準備純黑豬一頭,主祭人在喜利媽媽靈前焚香叩頭。祭祀完了將同族人請來吃“神餘”,即祭祀豬。家庭成員遇有天災病禍,要到喜利媽媽靈位前許願。在遼陽供奉的喜利媽媽袋內裝有左勁一丈五尺長、右勁一丈五尺長擰成的九股線絨繩,繩上繫有若干銅錢、紅布條等。繩上之物代表不同的意義。

錫伯族又供奉海爾堪,“海爾堪”是能保護牲畜興旺之神靈,供奉在正房西屋外面南牆角上。“海爾堪”有神像,有用木雕成,也有用木畫成。但不論雕成或畫成,神像上都有一條獸毛,象徵着狩獵模樣。遼陽農村錫伯族人有的現在還供奉“海爾堪”。

小結:錫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18世紀中葉西遷至新疆察布查爾等地,現多數居住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霍城、鞏留等縣,在東北的瀋陽、開原、義縣、北鎮、新民、鳳城、扶余、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