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的風俗習慣 錫伯族的傳統

來源:人人運程網 9.28K

錫伯族是生活在新疆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也是一個非常盛產美女的一個民族,活躍在娛樂圈的佟麗婭就是屬於錫伯族的。那麼關於錫伯族他們的風俗習慣有哪些,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錫伯族的風俗習慣 錫伯族的傳統

錫伯族簡介
  錫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18世紀中葉西遷至新疆察布查爾等地,現多數居住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霍城、鞏留等縣,在東北的瀋陽、開原、義縣、北鎮、新民、鳳城、扶余、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錫伯語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是在滿語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一種語言,跟滿語很接近。錫伯文是1947年在滿文基礎上稍加改變而成的。新疆的錫伯族至今保持着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兼用漢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東北的錫伯族在語言、衣食、居住等方面和當地漢、滿族基本相同。

名稱的由來
  錫伯族可能是由東胡-拓跋鮮卑-室韋發展而來的。[其族名,本是錫伯族自稱,口語稱“Siwe”書面語寫“Sibe”。在漢文史書中,不同時期曾有幾十種不同譯音譯法,如須卜、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爾、師比、西卑、室韋、失韋、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錫北、錫窩等直到明末清初時才統一為錫伯。
  錫伯之名最早見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一般認為錫伯族名是以錫伯族長期活動的地區命名的。

人口
  錫伯族總人口約為19.0萬。主要分佈在遼寧、吉林等省和新疆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遼寧錫伯族人口約有13萬人,其餘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國各地。呈現東(北)西(北)分居、大分散小聚居的分佈局面。20世紀80年代後,全國(主要是東北三省)錫伯族人口出現了猛增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是過去報為滿族和漢族的原錫伯族家庭都陸續更正為錫伯族。

信仰
  過去錫伯族的宗教信仰較雜,曾經有過對天、地、日、月、星等的自然崇拜;對鮮卑獸、狐狸、蛇、蟲、古樹、人蔘等動、植物的崇拜;對土地神“巴納厄真”、穀神、瘟神、牲畜神“海爾坎”、灶神“肫依媽媽”、門神“杜卡伊恩杜裏”、娘娘神、河神“羅剎漢”、山神“阿林烏然”、引路神“卓尤恩杜裏”、獵神“班達瑪法”、柳樹神“佛多霍瑪法”和漁神“尼穆哈恩杜裏”等神的崇拜;對靈魂的崇拜;對祖先的崇拜。所信的程度都不一樣。一般説來,主要是崇奉“喜利媽媽”和保護牲畜的“海爾汗瑪法” ,素信薩滿教,兼信藏傳佛教。

文學
  錫伯族的文學藝術內涵豐富多彩,富具本民族特色。民間文學為民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民歌、民間故事、諺語、謎語、格言等。民歌又分敍事歌、苦歌、薩滿歌、頌歌、勸導歌、習俗歌、田野歌、打獵歌、情歌、婚禮歌、新民歌等。民間故事有傳説、童話、動物、寓言、神話、謎語故事等。諺語內容多為教人謙虛謹慎、誠實講信、團結友愛,褒貶好惡、勤勞節儉。謎語主要表現為提高兒童智力、啟迪其心智的內容,是老年人和婦女教育兒童的工具。創作文學多表現為近現代內容。最早的有19世紀上半葉換防卡倫侍衞何葉爾·文克津的散文體書信《輝番卡倫來信》。清末民初之後才不斷湧現文學新人。到目前為止,已發表錫伯、漢文字的長篇小説、敍事長詩、散文、詩歌、紀事作品、人物傳記等多部,在新疆民族文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本民族的音樂分戲劇音樂和説唱音樂兩類。戲劇音樂稱秧嘎爾牧丹,分平調和越調。但基本為引進後加工為本民族化的內容。説唱音樂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民間體育有射箭、賽馬、摔跤、角力、滑冰以及娛樂化的狩獵活動。其中射箭和賽馬具有悠久的歷史,系本民族“善騎善射”歷史傳統的延續。

禁忌
  錫伯族十分注重禮儀,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覺時脱下的褲、鞋、襪等不能放在高處;不能在炕上橫卧;不能從衣帽、被子、枕頭上跨過;吃飯時不能坐門坎或站立行走,嚴禁拍桌打碗;媳婦不能與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遞刀給別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對方,忌食狗肉,族內同姓禁止通婚等。

禮儀
  錫伯族有講究禮儀、尊老愛幼、熱情好客、崇尚整潔的傳統美德。在日常生活中,不孝兒女、不贍養老人者,要受到社會的譴責。教師在社會上受到特別尊重,本民族諺語説“不尊重教師就是不尊重父母”。尊重客人被視為體現一個家庭或家族文明素質的重要方面。保持整潔、保護水源、在公眾場所保持外表形象是本民族自古延續的社會公德和個體德行方面的重要表現。禮儀禮節則被視為做人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對長輩應答和氣,久別重逢須行“打千”禮,逢重大節日、婚喪必行跪禮及磕頭禮。該傳統一直傳承至今。

小結:錫伯族在中國的人口並不算特別的多,主要是分佈在吉林和新疆地區,錫伯族的信仰通常是非常的廣泛的,日、月、星星都是他們的信仰。錫伯族在睡覺時拖鞋,不能放特別高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