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音樂 民族相交融的產物

來源:人人運程網 1.95W

珞巴族的音樂大多是由周邊的民族產生的,通過生活中的傳唱演化而來的,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自己民族特色的音樂,跟當地的文化所交融。珞巴族人喜歡跟音樂在一起,在各種節日上面都能夠聽到。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珞巴族的音樂吧!

珞巴族音樂 民族相交融的產物

民歌主要有恰爾威奇額爾、“木卡巴特額爾”、“達斯坦”、習俗歌等4種。恰爾威奇額爾牧歌,內容主要反映牧民對草原、家鄉的熱愛,或舊社會貧苦牧民的悲慘生活。多為散板,並具吟誦性。

情歌,在柯爾克孜族民歌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有的揭露了買賣婚姻給少女帶來的痛苦,如《姑娘的憂傷》、《姑娘的哀怨》、《古娜泰》、《噢,古麗哈英姆》等。情歌和敍事歌常由歌手持考姆茲自彈自唱,並具有幽默和詼諧的性質。如下例:柯爾克孜民歌素材簡練,上例前3個樂句幾乎只改變了樂句結尾的一兩個音,卻使整首民歌顯得異常完美、清新。達斯坦敍事歌,多以表現英雄史詩、傳説、故事為內容。如反映1913年柯爾克孜族人民奮起反抗沙俄而遭到殘酷鎮壓,被迫四處飄流的《悲傷的歲月》;還有馳名中外的長篇英雄史詩《瑪納斯》等。敍事歌的歌詞較長,一般採用同一首曲調反覆演唱。

珞巴族音樂 民族相交融的產物 第2張

習俗歌有以下3種:

①“拖衣額爾”,即結婚歌,其中有女伴們給新娘梳粧打扮時唱的勸嫁歌,由嫂嫂主唱,內容多讚揚姑娘的美貌;姑娘則哼唱一種哭泣性的長音,表示依依不捨的心情。又有婚禮歌,是在婚禮的晚會上,新郎與新娘坐在氈房一角的帷幕內,青年男女則在帷幕外唱婚禮歌,內容多是對新婚夫婦的讚美與祝願。

②“吉額拉西額爾”即喪歌,是親人逝世時邊哭邊唱的一種歌曲。內容表達對逝者的懷念、誇獎和悲痛的感情,自由編唱。

珞巴族音樂 民族相交融的產物 第3張

③“阿依勒利西額爾”,即離別歌。當人們向親人、好友告別時,唱離別歌以表達對親友的祝願和留戀不捨的感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柯爾克孜族羣眾中產生了不少優美動聽的新民歌,如《光輝的北京》、《火車來了》等。這些歌曲在原民歌的基礎上已有所發展與創新。

每一種音樂都代表着深厚的情誼,不同風格的音樂代表着不同的感情,各種曲調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聽覺上的享受。希望珞巴族的音樂發展得越來越好,可以讓更多的人瞭解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