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什麼那麼厲害,曾國藩為什麼那麼會打仗

來源:人人運程網 2.15W

曾國藩,作為中國近代上的一名中興名臣,他在軍事上強調: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其實,曾國藩之所以這麼厲害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在看人這一方面很準。本期的歷史懸案,小編將帶大家詳細瞭解一下曾國藩為什麼那麼厲害。

曾國藩為什麼那麼厲害,曾國藩為什麼那麼會打仗


  作為有清一代的中興名臣,曾國藩的修身礪志、勤奮治學、處世為官之道頗受現代人的推崇。曾國藩之所以能在舉世滔滔之中產生砥柱中流的作用,可能有諸多因素,但他廣泛網羅人才,把一大批才俊智囊聚集在自己的周圍,把別人的能力化為己用,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曾國藩十分重視人才問題。在政治上,他認為“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在軍事上,他強調“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他把人才問題提到了關係國家興衰的高度,把選拔、培養、造就人才作為挽救晚清王朝統治危機的重要措施。

重人、識人、取人、用人是曾國藩的特長。一次,李鴻章向曾國藩推薦三個人才,恰好曾國藩散步去了,李鴻章示意三人在廳外等候。曾國藩散步回來,李鴻章説明來意,並請曾國藩考察那三個人。曾國藩講:“不必了,面向廳門、站在左邊的那位是個忠厚人,辦事小心,讓人放心,可派他做後勤供應之類的工作;中間那位是個陽奉陰違、兩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無足輕重的工作,擔不得大任;右邊那位是個將才,可獨當一面,將來作為不小,應予重用。”李鴻章很吃驚,問曾國藩是何時考察出來的。

曾國藩笑着説:“剛才散步回來,見到那三個人,走過他們身邊時,左邊那個低頭不敢仰視,可見是位老實、小心謹慎之人,因此適合做後勤工作一類的事情。中間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過之後,就左顧右盼,可見是個陽奉陰違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邊那位,始終挺拔而立,如一根棟樑,雙目正視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將之才。”曾國藩所指的那位“大將之才”,便是淮軍勇將、後來擔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

曾國藩之所以能夠“觀人於微”,並且準確率極高,全賴其“積久而有經驗”。對於發現、造就人才的方法,曾國藩概括為八個字:“得人不外四事,曰廣收、慎用、勤教、嚴繩。”廣收,就是廣泛訪求、網羅人才。曾氏求賢若渴,他提出“凡有一長一技者,斷不敢輕視”。每到一地,每與人通信、交談,都懇求對方推薦人才。他常寫人才聞見日記,將所見所聞,分為“聞可”、“聞否”、“見可”三類。他的《無慢室日記》中,專設“記人”一項,記錄了一大批被推薦的人名,並附有自己考察之所得。曾氏提出,“衡才不拘一格”,“求才不遺餘力”,反對以出身、資歷衡量人。曾氏幕中經人推薦入幕的人甚多,曾氏平時極注意對僚屬才能的觀察瞭解,並從中發現了大量人才。

慎用,就是分辨良莠、知人善任。曾國藩説:“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而且收之越廣,用之越慎。曾氏用人十分謹慎,恪守“不輕進人”、“不妄親人”。為此,他高度重視人才的考察,提倡選人“必取遇事體察,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者”,觀人的方法主要是“以有操守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對於招攬到的人才,一方面用其所長,盡其所能,另一方面量才錄用,使人才大多能各盡其職。正是因為曾氏能“冷眼看英雄”,他的幕府中人才之盛,一時無二。

勤教,就是善於磨礪、促其成才。曾氏認為,人才,特別是經辦軍國大事的人才都是千磨百礪錘鍊出來的。李鴻章是曾氏的得意門生,咸豐十一年,曾氏率湘軍攻陷九江,李鴻章從鎮江前去投奔曾氏,可曾氏卻藉口軍務繁忙,竟然沒有相見,甚至在別人面前對李鴻章出言相譏。其實,曾氏並不是不願接納李鴻章,而是看李心地高傲,想挫一挫他的鋭氣,磨圓他的稜角。這也是曾氏培養學生的一片苦心。此後,曾氏對李鴻章進行了嚴格打磨。李鴻章曾對人説:“過去,我跟過幾位大帥,糊糊塗塗,不得要領;現在跟着曾帥,如同有了指南針。”曾氏的苦心栽培,終於把李鴻章磨礪成了晚清的擎天一柱。

嚴繩,就是嚴加督責、清慎誠戒。曾氏律己甚嚴,“自立準繩,自為守之”,對待下屬也是嚴加督責,使下屬都能“循循於規矩之中”。他常以恆守“清慎誠戒”四字對幕僚言傳身教,要求屬下從大處着眼,從小處做起。對屬下的管教,能區別不同對象,不同對待,或者以勉勵為主,或者多加防範;在方法上則是“揚善於公庭,而規過於私室”,體現出了高超的領導藝術。

曾國藩為政四十年,幕僚共計四百多人,大部分都被他培養、推薦為朝廷、軍隊和地方的高級幹部,左宗棠、李鴻章、彭玉麟等眾多名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曾國藩的重人、識人、取人、用人已成一體,體現了一代宗師的穎悟與睿智。

你可能也喜歡
  曹操為什麼不殺劉備
  漢武帝為什麼疏遠衞青
  秦始皇為什麼不滅衞國
  唐太宗為什麼沒殺武則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