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崖葬一般是哪個朝代的

來源:人人運程網 8.64K

小編會經常的問自己,活着,是為了幹什麼?覺得自己去思考這樣的問題,才會讓自己過的更有意義一點。都説生活是生下來,活下去,但最終還是要死亡。死亡是每一個人都躲避不了的,沒有長生不老。那麼大家最喪葬習俗瞭解嗎,下面介紹下崖葬一般是哪個朝代的。

介紹崖葬一般是哪個朝代的

問:崖葬一般是哪個朝代的?
  答:殷商、戰國、兩漢、南北朝、唐、宋、元時期。

簡介
  崖葬是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遺體的一種葬俗,也是風葬即露天葬的一種。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流行的一種古老的葬法,包括懸棺葬和崖洞葬。人們將棺材放在鑿出的山崖平台上,或在峭壁上鑿孔再打入木楔,木楔上放置棺材,或將棺材放入天然巖洞之中,巖壁上雕刻各種圖案,銘文等等。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遺體的一種葬俗。是風葬即露天葬的一種。崖葬習俗早在中國古代濮、越、巴、僚、漢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臨海水土志》對崖葬已有記載。中國的崖葬主要分佈在:福建,浙江,江西的仙霞、武夷山區,貴州,廣西山區、西江流域,湖南、貴州和四川接壤處的酉、辰、巫、武、沅等五溪流域,四川東南的長江及其支流沿岸,四川、雲南的烏蒙山區北麓至金沙江邊。據碳14測定,福建武夷山崖葬船棺最早,距今3840±90年,約當於春秋、戰國時期。及至近代,部分壯族、布依族、苗族、瑤族、仡佬族,以及現在貴州西南部的部分苗族。

崖葬又名懸棺葬,是中國古代廣居於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種特殊葬俗,被認為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蹟。其葬法是利用天然巖縫或人工木樁把棺森林懸置在峭壁之上,或者將棺森林放在天然或人工鑿成的巖洞這中。懸棺葬的葬地都是選在面臨江河的絕壁高巖上,其葬具多為船棺,長度為2-3米,寬約半米多,形體似一隻船,分為頭、尾和倉三部分,頭尾翹起,倉為棺柩,安放遺體。

依凌純聲先生之説,中國大陸的崖葬主要頌於兩大區,處於東南地區的,在贛、浙、閩三省,例如武夷山和欄杆山的崖葬,約為山越、甌越、閩越的遺蹟,系屬古之百越,中國西南的崖葬,為彼等所留的遺蹟。古代濮越民族的生活習性對其葬式產生了深刻的。縱觀中國崖葬的葬具,雖然樣式不少,但船形棺是早期的典型形制。從發掘情況看,東南地區的崖葬棺具的船形雖不如西南地區的顯着,但都是用圓筒森林半開刳成,整個棺具極似獨木舟,這也是船的一種,是舟的原始型。古濮越人生前善於用舟,死後以船為棺安葬,乃自然之事。

類似情況,在南太平洋的薩摩亞人和越諾人中也有。由於他們為海島人家,非船不能生,而以逝者生前使用的船作為葬具。因此船形之棺,應是肇始於獨木舟。

那麼,以舟代棺與古濮越人的靈魂信仰有何關係呢?其實,他們是把船作為其靈魂歸宿的載體。以船為棺是濮越人靈魂信仰的產物。在他們看來,同他們密切相關的船隻,會把他們的靈魂載回故鄉,或駛向另一美滿的世界去。四川船棺有的棺內還有木棺,船棺起着槨的作用。既有函盛遺體,還要外套船棺,這就有力地説明船棺除了具有一般棺的作用外,古濮越人還賦予了其載運靈魂的功能。

送亡魂到一個適當的處所,不讓它與活人糾纏,與活人搗亂,最好的辦法是把亡魂引到祖先那裏去。古濮越人以舟代棺將靈魂送至祖先的出處的看法,可與古代南方民族的“魂舟”習俗互為印證。魂舟和崖葬皆以舟船作為逝者返回老祖宗那裏去的工具,所不同處,魂舟運載的為靈魂,由飛鳥為其‘導航’;崖葬則是直接將遺體送到懸崖峭壁的巖洞裏。可以這樣認為,船棺是魂舟更為古老的一種形式。

總結:看完小編整理的文章,大家對崖葬有了解吧。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害怕,害怕的是對死亡的未知,而不是那一具遺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