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喪葬習俗有哪些,益陽喪葬習俗介紹

來源:人人運程網 2.28W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這只是文明史的發展。在這悠長的歲月裏,老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文化,人們現在還在學習和應用着。中國的文化是多彩多樣的,喪葬習俗也是文化中的一種。下面看看益陽喪葬習俗有哪些。

益陽喪葬習俗有哪些,益陽喪葬習俗介紹

唱孝歌
亦稱“哭喪歌”、“孝歌”,俗稱“唱夜歌子”。流行於益陽城區及沅江、南縣一帶。一般在第一晚進行,以示熱鬧……孝子通宵守靈,俗稱坐夜。賓客多擁聚孝堂聽夜歌。夜歌是一種民間輓歌,來源已久,周朝時即有“子夜之歌”。有人認為源於“莊子鼓盆歌,是夫婦之死別”。孝歌演唱的內容主要是讚頌死者美德,歌唱山水動植物,描述人情風俗。還唱一些通俗的“二十四孝”、“十月懷胎”等,也有些挑逗俚俗之語。唱“辭別歌”,唱逝者生平,更是催人淚下。民間藝人唱孝歌子的班子,5——12人不等,在打擊樂聲中,穿插胡琴、鎖吶、笛子、揚琴等樂器。每人大多有固定的拿手唱段,輪流替換,唱散歌、盤歌、對歌、敍事歌等,昔時喪事大辦者,先唱喪歌,再做道場,也有不做道場,專唱一夜喪歌者。當代,做道場的少,唱孝歌子的多。

喪酒
過去流行這麼一句俗話:“人死飯甑開,不請自己來”。就是指治喪期間,弔唁賓客絡繹不絕,喪酒有多達幾十席甚至百餘席的。喪酒我們這方俗稱吃“爛肉飯”、“豆腐飯”。下面這張照片是在殺豬。三天時間,一共殺了4頭豬。至於為什麼會流行那句俗話,我想也是與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的貧窮有關。七十年代之前,中國人要想吃點肉,不是憑計劃就是等過年。碰上白喜事了,飯可以吃個飽,肉煮爛點,終歸是肉。物美價廉的豆腐,也是不可能少的一道菜,還有不去的道理?

有趣的是,我這次在鄉村睡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到附近農家轉了轉,看到一座偌大的、氣派的磚樓小院,就走了進去,受到住户的熱情接待。在閒談中,也扯到了“飯甑開”的今昔對比。他們感慨的説那是過時的皇曆了,現在只要想吃就餐餐有肉吃。去喪家幫忙,也不一定非要去吃那餐飯不可了。他們還由衷的讚歎生活在幾千年來中國最好、最富裕的時期,都還不想“走”得太早啊。

祭奠
祭奠,從“上材”到出院的時間,因貧富而相差甚遠。貧者3天甚至一天即“人士為安”,富者有十天半個月甚至數月才葬的,多數為5-7天。入礆後,立扎孝堂,羅孝帷,點長明燈。子媳頭戴孝帽,身着麻衣,腰繫草繩,腳穿草鞋,手柱孝棍(糊以白紙的竹棍或桐木棍),孫輩及其他家人均穿白衣,鞋面縫白布。親友來弔唁,不論年長年幼,孝子均下跪相迎。女眷每日早晚到孝帷內嚎哭一場,俗名“鬧喪”。上面已經説了,現在亦已從簡了許多。

通關牒
將先人的所有直系、旁系的親人按順序、格式由專人工工整整抄錄,並戳上紅紅的四方印章,頗有一番為亡者向天國開出身份證、通行證和護身符的意味。

做道場
又叫法事。將音樂與開壇、唸咒、誦經、請水、告廟、開方、破獄、解結、安神等等過程相結合。民國以前,道場做5-7天,需道士9-11人,後多做3天,所謂“三日四夜道場”。做佛事即唸經,邊念邊敲木魚。古人迷信這些活動可超渡亡魂,使之免受地獄之苦,降福子孫。行儒教即請禮生喊禮開祭,有朝奠、午奠、夕奠、家祭、客祭之分,讀祭文時抑揚頓挫,如泣如訴,催人淚下。有的地方每晚家祭之後,有繞棺習俗,所有在堂男賓各持一根香,由人帶領,圍着靈柩轉圍,口誦《正氣歌》等。

總結:看完小編整理的文章,大家對益陽喪葬習俗有了解吧。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喪葬習俗是離開的方式,主要是看自己老家是什麼樣的風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