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的節日 有哪些民族節日

來源:人人運程網 2.47W

德昂族在緬甸地區也被稱之為是巴朗族,這個少數民族,在中國、緬甸以及泰國地區都有分佈。那麼德昂族的民族節日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德昂族有哪些民族節日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民族文化中來看看吧!

德昂族的節日 有哪些民族節日

出窪節/開門節
  出窪節,德昂語即幵門節,雲南省德昂族的節日。每年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即進窪節的最後一天舉行,節期為三天。這季節農忙已過,新谷新棉上市,所以又是慶祝豐收的日子。這天,要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小夥子們手拿紙花,打着象腳鼓在寨中游行,老人們則進佛寺燒香。人們要把進窪時送到佛座後面的東西取出來燒掉,表示佛已出窪。十六口舉行佛爺出窪儀式,所有的未婚少女都要進佛寺拜佛,以感激開禁之恩。十七日,要舉行趕擺和盛大的賧佛活動。早飯後,青年男女紛紛集中,由佛爺出來施經佈道。隨後,男女老少進行各種娛樂活動,人們歡歌縱舞,互相祝賀。男女青年更是精神振奮,又可以尋找意中人了。各種活動往往持續到深夜。

潑水節
  德昂族潑水節,雲南省南部德昂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四月中旬舉行,節期一般為三天。節前,人們制新衣,做米粑,並準備好潑水工具。老年人要到佛寺,搭蓋節日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屋。小夥子們在節前都躲到僻靜的地方,精心編制竹籃,在節日前三天送給自己意中的姑娘,如果節日那天姑娘背的是小夥子送的竹籃,就表明得到了姑娘的愛情。節日第一天清晨,人們敲起鋩鑼和象腳鼓,穿上漂亮的衣服,上山採花,因此這天又叫採花日。傍晚,人們回到村裏,互贈鮮花,表示友好、吉祥。入夜,青年男女則歡聚一堂,演奏葫蘆笙、對歌、跳舞。

第二天是潑水節的高潮。清晨,全村善男信女都着新裝,姑娘們頭插鮮花,婦女們準備米粑、幡旗、香柱和蠟條等供品,送往佛寺供奉。人們要在佛寺周圍堆沙選塔,然後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唸經。浴佛開始,人們把一尊佛像抬到天井中的洗塵小屋中,婦女們將香花泡成的香水灑向佛像,即為佛洗塵。浴佛禮畢,便進行潑水儀式,一老人從竹水筒裏拿出一束鮮花,將水輕輕地灑向周圍的人羣,以示潑水開始。於是人們在象腳鼓的伴奏下,將竹水筒高高舉過頭頂,將水滴到老人們的手上,祝願他們健康長壽。老人們伸出雙手,將水捧在手裏,一邊念祝詞,一邊向人們道喜。儀式過後,人們便以象腳鼓為前導排成長隊,翻山越嶺,來到泉邊、河邊進行熱烈的潑水活動。

潑水分文潑和武潑。文潑時,舀起一勺淨水或用花枝沾上水,説着祝福的話,灑在對方的背上,被潑的人要高興地接受祝福,不得跑開。武潑可互相追逐,被潑者也可躲閃。第三天是潑水節的尾聲,青年們相約潑灑一陣之後,便找意中人談情説愛。關於德昂族潑水節有一個傳説:古時候天上有幾個仙女,羨慕人間美景,悄悄飛到人間,在一次洗澡中不慎被人們發現,仙女們含羞披衣飛回天庭,臨別時告訴德昂族先民,在每年清明節後給佛洗身,她們就會降福給人間,從此,德昂族每年舉行潑水節以祈禱幸福。

燒白柴
  德昂族燒白柴節是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的宗教節日。每年農曆十二月十四日晚舉行。節前,要派十多個人砍來一種無皮,外表呈白色的樹木俗稱白柴,按“井”字型架在村寨附近。節日這一天,各家各户要殺豬宰雞,美餐一頓。晚上,到佛寺把佛像“請”到村寨外,燒起白柴火,然後,大家圍火而坐,與佛像一起烤火:十二月為寒冬時節,燒白柴以示給佛取暖。故寺院佛爺這天晚上也要到火堆旁為大家施經佈道,大家邊烤火,邊隨佛爺唸經,以祈生活安寧。

供登滿
  供登滿,德昂語即祭地,供登滿是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節日。每年播種包穀結束時舉行。屆時全寨湊錢買豬、雞各一隻,每户準備一籮碎石。祭祀時,在地邊栽一根木樁,把碎石倒於樁旁,然後設祭,求地鬼保佑莊稼免受災害,顆粒飽滿。這一天,全寨人不許動土,也不能舂米,以免觸怒地鬼。

供家堂
  供家堂,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節日。一般是每年祭兩次,時間不定。當年若修屋蓋房則要大祭一次。祭祀時,用七碗米,七碗飯,每碗上放三枚銅錢。另外準備七堆草煙,七堆茶葉,七小塊鐵,一套衣服,一碗水,十四面紙旗,十四朵鮮花,插在用芭蕉葉卷的筒上。然後請村裏管理祭祀的“達幹”唸誦經文,以祈家堂神保佑人畜兩旺,五穀豐登。念畢,“達幹”端水在房內、房外潑撒。供家堂結束後主家要設宴款待“達幹”,並取部分供品敬奉。

谷魂節
  谷魂節又稱祭谷魂、祭谷娘,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祭祀節日。德昂族認為谷種上附有谷魂,所以種穀的每道工序都須祭谷魂。四、五月間正值耕種季節,男人們將全寨子的旱地犁過,待婦女們整地後,全寨人穿戴整齊、敲鑼打鼓,去各家地裏撒谷種,並在地裏唸經,婦女們喊叫谷魂歸來看守旱地,不要讓野物踐踏莊稼。祭畢,在地裏聚餐。客人必須帶一碗米或一點菜蔬給主家,主家則盡力款待。薅草季節要舉行全寨性祭谷魂儀式,屆時,全寨各家各户攜帶炊具,米、蔬菜,糯米粑粑和芭蕉等供品,前往旱谷地,由和尚或家長誦經。德昂族認為谷魂有十閃個子女,故誦經時要點其名,先念子名,再念女名,意將他們都已請回供於老人牀頭的竹籮內。每月逢十三、十五、三十日的早晨,都要盛點米飯和菜供於籃內,插幾面各色小幡旗在上面,以示讓谷魂分享。打穀時,由婦女們提着酒肉,飯菜之類供品到地裏請谷魂起牀、洗臉、吃魚肉,喝蜂蜜、吃糖和芭蕉等等,祭完谷魂婦女們又將穀草拋亍穀場,還要拿兩三粒新谷,裝於谷籮中,籮上放一個用竹篾編織成的裝谷魂的小房子。在背谷魂回家途中,不斷呼喊谷魂歸來。若途中遇熟人,不可談話,否則要將谷魂嚇跑。老人們等候在竹樓前,待婦女到家時便喊:“谷魂歸來,這是你的家。”然後,老人接過竹籮置於囤籮之上,每天在早晚用餐時都要進行祭祀。

換黃單
  換黃單是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節日。每年農曆九、十月間舉行。節前,各佛寺所轄區的人們要準備香燭、紙錢、食品等供品,還要準備好佛像穿的黃單以及佛寺裏懸掛的各種布單。節日當天,攜帶所有物品,到佛寺進香拜佛,寺院的佛爺這天要為人們講經。羣眾把準備好的黃單給佛像換上,將舊的黃單取下來,以示信仰的虔誠。

祭幡杆
  祭幡杆節雲南省思茅、瀾滄一帶部分德昂族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三月十五日舉行。當地每個德昂族村寨中心都栽種着一棵高大的“神樹”,四周再栽幾棵小“神樹”,並以竹籬圍住,謂之“幡杆,。屆時,全村老幼停止生產勞動和禁出遠門,均集中到幡杆前舉行盛大的祭祀神樹活動。祭前每家都要製作一矛狀木杆,以護衞幡杆。放矛杆時,須請人誦經,然後由各家家長跨人籬內,將頭年靠在幡扞周圍的矛杆取出,換上新矛杆,並用白線數根將所有長矛纏繞於幡杆上然後祈禱全村平安無事。祭祀時,將各家送的糯米粑粑集中供祭。祭祀結束,由一位懂得佛經而又德高望重的“安長”把糯米粑粑分給參加儀式的人。在祭幡杆的當天下午,所有寨門要道,要派兩人看守,防止外村人畜進人,即使是親朋來訪,也不得闖入,否則認為會給全村人帶來不幸,違犯者交村老酌情處罰。

祭鬼樹
  祭鬼樹節是雲南省保山一帶德昂族民間的宗教節日,每年潑水節(農曆四月)後第三天舉行。這一地區大一些的德昂族村寨,都有四個寨門,謂之“鬼門”,“鬼門”邊有一棵大樹叫“鬼樹”;祭“鬼樹”是在夜間五更時分,由二十到三十個成年男子抬着一塊畫有龍、虎等兇猛野獸的木牌,邊敲傻邊高聲唸經,送到“鬼樹”邊,再供些米飯和小菜,然後悄悄溜回家。去時敲鑼唸經意在讓鬼聽到後退出鬼門,返時靜悄無聲是怕鬼知道後跟隨回家。

祭天
  祭天節是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節日。每年農曆七月擇日舉行,祭天時,各家攜一隻雞,一壺酒到自家地裏,殺雞時,雞頭須朝上,讓雞血向天噴灑,然後,將雞向空中拋去,並灑酒一盅,表示將雞酒奉獻給天。相傳在洪荒遠佔,世上僅有天王和地母。他們感到很孤單。有年七月,狂風颳來一百片樹葉,天王自言自語地説:“這一百片樹葉,要都能變成人就好了。”果然,一百片樹葉變成了一百個人,其中男女各半,這一百人就是後來德昂族的祖先,所以,德昂族人每年七月要舉行祭天儀式。

小結:開門節是當地佛教的祭祀性節日,潑水節是當地祈福和狂歡的節日。谷魂節是他們祭祀亡靈的節日,換黃單也是他們祭祀逝去的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