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間舞蹈的文化特點有三個方面,你知道多少呢?

來源:人人運程網 1.91W

漢族的民間文化有非常豐富的內容,而且很多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都綻放出了獨特的色彩,漢族舞蹈就是其中之一。平常生活裏,我們接觸最多的就是漢族民間舞蹈,漢族民間舞蹈的文化特點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大家知道是哪三個方面嗎?下面,不妨讓小編來跟大家講一講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吧。

漢族民間舞蹈的文化特點有三個方面,你知道多少呢?

  漢族民間舞蹈的文化特點:
  1、傳統文化的繼承
  秦漢、唐宋時代,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中的兩個高峯,璀璨奪目的漢文化不僅表現在詩詞書畫方面,就是在民間舞蹈方面,也不斷的創造和發展。唐、宋兩代,廣泛吸收少數民族的樂舞精華,使舞蹈藝術達到歷史上的頂峯,隨着宮廷樂舞的提高,民間舞蹈的表演形式更為豐富、多樣。明代,是市民文學興起、“俗文學”大為發展的時代,更促進了漢族民間舞蹈的飛躍發展,同時,通過燈節以及各種廟會活動使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在漢族民間舞蹈中得到繼承。

2、佛、道教文化的影響
  佛教與道教是漢族中信奉者最多,對羣眾生活影響最大的兩種宗教,後來又和儒教融合成為三者一體,對民間舞蹈產生影響。宗教常常是伴隨着文化的流通而得到傳播的,由於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當地民族往往對外來文化、外來宗教進行抵制。因此,宗教為了弘揚教義,廣招信徒,就必須同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社會條件相結合,構成傳教的工具”;佛教傳入中國後,正是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社會特點,逐漸增添中國的色彩,最後變為帶有中國特色或者説是中國化的佛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吸收了古代的術法文化與後來的漢、唐文化中逐漸形成,唐、宋兩代受到皇帝的推祟與利用後,才得到迅速擴展。作為宗教,其本身是沒有歌舞的,但它可以通過民間舞蹈在宗教儀式與各種宗教活動弘揚教義,或是把它們改編成宗教舞蹈形式,當歌舞成為宗教活動的一部分時,就渲染了宗教文化的色彩。

3、地域文化的色彩
  地域文化指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多種條件下形成的區域性文化。遠古,漢文化在流傳擴展中,只有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與社會條件,才能在該地區得到鞏固與發展,因此,在漢文化的基調上,又渲染上地域的色彩。中國長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與封建閉塞的社會結構,使這些特色很少變化。因此,漢族民間舞蹈的地域色彩也比較鮮明,而且,形成得也比較早。

歷史上,漢族在由西北向東南擴展中,由於定居地的地形、水域、文化、信仰、習俗等各有不同的多種原因,使各地漢族的民間舞蹈地域色彩濃郁,各有所長,紛繁多彩。一般地説:舞蹈中南方重唱,北方重舞;南方重體態,北方重技巧。風格上:南方纖巧秀麗,北方粗獷豪放。伴奏樂器上:南方多用絲絃,北方多用鼓吹樂(吹歌)。形式上:南方偏重小型、輕巧;北方多強調場面的隆重、壯觀。宋明以後,南方經濟文化水平發展較快,講求工藝造型,喜歡各式各樣的燈舞;北方道具舞的形式較多,雜技性強。由於以上多種因素所致,同一種漢族民間舞蹈也可看出南、北方以及地區的藝術特色,同一舞蹈形式也會有不同的名稱,反映出不同的地區側重點之不同,習俗的不同。

小結:漢族民間舞蹈繼承了中國古代民族樂舞的精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創新,再加上宗教和地域文化的色彩,所以漢族民間舞蹈在各類舞蹈中能夠脱穎而出,受到世界的關注和喜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