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景頗族舞蹈的簡介和特點

來源:人人運程網 1.66W

景頗族是雲南的一個世居的民族,在雲南眾多少數民族中不算是被人們所熟知的一個民族,就我們所知道的每個少數民族基本上都會有些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基本上不少的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那麼,景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嗎?他們舞蹈的民族特色是什麼呢?一起去看看吧。

關於景頗族舞蹈的簡介和特點


  景頗族的舞蹈,根據表演時間、地點和內容形式可分為祭祀、狩獵、軍事、生產、歡慶等五類,舞蹈形式多屬於環舞、巡迴舞、曲折行舞等。

祭祀性舞蹈有“總戈”、“布滾戈”、“金再口”等;狩獵性舞蹈有“龍東戈”;軍事性舞蹈有“向戈”(耍刀)、“串戈”、“以彎彎”等;生產性舞蹈有“布滾戈”;歡樂性舞蹈有“整戈”、“直戈”、“叮戈”等。

祭祀性舞蹈多在喪葬時進行,用來驅趕鬼,動作粗獷,形象原始,氣勢雄偉。“金再再”是室外的喪葬舞蹈。上百人排成一行,跟着領舞按螺旋形路線旋進又旋出,在木鼓伴奏下,全體上身前傾,兩膝彎曲,雙腳橫向邁步移動,時而揮舞長刀木棍,時而鳴槍,時而呼喊。圈
外有4個男子裸體繪面紋身,扮成雌雄飛禽跑舞動,以監視惡鬼。

景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一般抒情記事必有詩,有詩必有歌,有歌必有舞,常常是詩歌、舞為一體。民間自發的自娛性歌舞活動是景頗族各類舞蹈獲得發展的深厚基礎。

景頗族舞蹈多以打擊樂器木鼓、鏵、鈸、象腳鼓和管樂器杜巴、勒榮、文崩、比脣、巴扎等民間樂器為引導,並配以各類抒情短調,加上各類舞蹈所需器械如長刀、手帕、扇子等。景頗族舞蹈多為集體性娛樂活動,有的是男女老少同場歡跳,有的男女青年集體對跳,有的是在特有的節期、祭祀場合由專人組成的隊伍演跳。舞蹈可分為祭祀性、狩獵性、軍事性、生產勞動性和歡慶性等五類。祭祀性舞蹈有“目瑙縱歌”,“布滾歌”,“金齋齋”等。今天邵小編就首先給大家介紹有“萬人舞”美譽的目瑙舞。

景頗族舞蹈——目瑙縱歌舞
  景頗族的目瑙縱歌舞是景頗族最亮麗的一張名片,它同時也是雲南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後,“萬人舞”的美譽更是響徹全球。

目瑙舞的歌詞是以歌頌景頗族發源地——青藏高原(景頗族語為“Majoishingrabum”),天、地、山河、太陽、月亮,大自然界萬物;和“目瑙示棟”樁上刻着的祖先們披荊斬棘,千辛萬苦艱難的遷徙過程,以及人畜、財運、五穀、家庭、祖宗神等。舞步是根據“目瑙示棟”樁的圖案,在大木筒鼓和大楚的伴奏下,由“瑙雙”(意為領舞者)戴着裝飾犀鳥頭,插有孔雀羽毛的帽子,身着長袍,手持長刀領舞。

瑙知、瑙巴及眾人,男的手持長刀,女的手拿扇子,時而環繞,時而穿插,進退有序,毫不紊亂。男人手中的長刀銀光閃閃,女人身上的銀泡唰唰響,手中的彩帕和扇子就像春天盛開的百花。舞場上鼓樂齊鳴,氣勢壯闊,歌舞相諧。難怪有人稱此壯觀的場面為人間的天堂目瑙縱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