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手抄報資料,重陽節的資料大全

來源:人人運程網 2.45W

本期重陽節欄目,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重陽節手抄報資料。重陽節,已經成為我們的文化遺產。朋友們,你們對重陽節手抄報的資料有多少的瞭解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有關重陽節的手抄報資料,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起來看看。

重陽節手抄報資料,重陽節的資料大全

  【重陽節習俗】
  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詩詞名句】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張可久《滿庭芳·客中九日》

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曹雪芹《螃蟹詠》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枝字》

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吳文英《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

朔方三度重陽節,河曲幹旌歲歲忙。——齊之鸞《九日登清水營城》

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常年。——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香醪欲醉茱萸節,壯志還為出塞歌。——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賦》

可惜重陽,不把黃花與。——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重陽佳節意休休,與客攜壺共上樓。——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一年最好,偏是重陽。——吳文英《惜黃花慢·菊》

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妙信《九日酬諸子》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沈輅《九日登高台寺》

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諸子》

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辛棄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小編小評:以上就是重陽節手抄報資料,想要了解更多有關重陽節的資料,不妨關注星座360網站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