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的年俗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來源:人人運程網 1.23W

臘月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月份,之所以説這個月份很特殊,是因為這個月臨近春節,而所有的月份只要跟春節有關都是非常具有價值的月份,而臘月則是很有辭舊迎新的感覺,但是臘月每天的意義都是不同的,那麼,臘月二十八的年俗有哪些?

臘月二十八的年俗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八的年俗合集
  臘月二十八習俗有貼年畫、貼春聯、貼窗花、發麪、蒸棗花等。

1、貼年畫:是中國繪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是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

2、貼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我們過年的重要習俗。

3、貼窗花:是古老的傳統節日習俗,新春佳節時,中國許多地區的人們都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還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4、發麪:指麪糰在一定温、濕度條件下,讓酵母充分繁殖產氣,促使麪糰膨脹的過程。

5、蒸棗花:在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準備主食了,發麪,在過去沒有速效發教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擱, 發麪不愛壞, 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麪 ,準備正月七年級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發出來了,二十八這天開始蒸棗花就是蒸帶棗的,這些帶餡的。

按着老理兒説,從七年級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老北京人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由於春節期間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年菜中的蒸食除了饅頭外,還有另外一些麪食。金世宗後裔完顏佐賢在《康熙遺俗軼事飾物考》中列出的滿族年菜中的蒸食就有:蒸饅頭、蒸喜、蒸花捲、蒸棗泥方圃、蒸豆沙圓包、蒸子孫饅頭、蒸如意卷等等。春節時候的饅頭,上面都要用胭脂點上紅點,以示吉慶。現在由於沒有那麼多的禁忌,春節期間想要吃饅頭,隨時可以買到。

人們祈盼在新的一年裏家庭和和美美,順順利利,於是就刻意將那些聽起來諧音不和諧的事給一一避開。雖説這發麪蒸饅頭的事有點麻煩,但是還有不少人仍然願意堅守這老輩傳下來的年文化。

這些習俗和文化還是很有獨特性,至於這些説法和獨特性最終還是讓人們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的一種方式體現,值得我們推薦參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