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水餃 大年夜要吃水餃嗎

來源:人人運程網 1.71W

南北地域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差異。南方除夕的年夜飯一般都是在吃,而北方的年夜飯一般都是到了晚上才會吃,而在北方,年夜飯不僅有豐盛的飯菜,還有一盤盤的餃子。大年夜吃餃子,這個北方的傳統習俗,那麼大年夜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大年夜水餃 大年夜要吃水餃嗎

一、吃餃子的來歷
  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兩年的交界點,更歲交子之際,吃餃子,代表交子。同時,餃子本身就寓意發財,因為這食物的造型很像元寶,吃了它,便寓意着來年發財。

過年吃餃子的來歷有很多傳説,其中一個是説為了紀念盤古開天闢地,盤古結束了天地的混沌狀態,人們取其“混沌”的諧音,發明了餛飩這種食物,開始叫渾囤,意思就是説“糧食滿囤”,後來叫白了就叫成了餛飩,並一直延續下來。另一種説法,女媧在捏土造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黃土人的耳朵上紮了一個小眼兒,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讓黃土人咬着,這樣耳朵就掉不了了。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裏面包上餡(線),用嘴咬着吃。

其實,大年三十晚上吃餃子這種習俗和中國古代的計時法有關係。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來記錄每一天的時間,把每一天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天開始是子時,子時就相當於現在半夜二十三點到一點這個時間,那麼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時候,這就不僅是新舊兩天的更替了,而是新舊兩年的更替,中國人管它叫“交子”。中國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辭舊迎新這個界限,認為在這個時候應該搞一些儀式來祈求來年的吉祥如意,便利用“交子”的諧音創造了“餃子”這個詞,予以它豐富的吉祥如意的文化涵義。於是,中國人就慢慢形成了在除夕和春節“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的這個交子時刻吃餃子的習俗。

大年夜水餃 大年夜要吃水餃嗎 第2張

據三國魏人張揖着的《廣雅》記載,當時已有形如月牙的食品,稱為“餛飩”,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顏氏家訓》描述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餛飩,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着吃。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方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要在湯裏放些香菜、葱花、蝦皮、韭菜等小料,然後再煮餃子。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裏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説法和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時代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着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即現在的春節)拜年……作匾食(通假字,即現在的‘扁’)”。劉若愚的《酌中志》記載:“七年級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據考證,“扁食”一名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説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説明這種習俗已經非常廣泛,已經慢慢固定了下來。

二、包餃子裏面放硬幣的來歷
  在清末慈禧太后當政的年代,每年大年三十,慈禧太后都要領着皇后和眾嬪妃們一起包餃子,説是捏住小人的嘴,讓他們再也不能胡説八道。慈禧想出法子,在四個餃子裏分別放一個小的金元寶進去,説是誰吃到了就是誰有福氣。聰明伶俐的太監牢牢記住了哪四隻餃子包了金元寶,煮熟之後,撈起來奉給慈禧太后。所以,每年吃餃子,慈禧只要一張嘴,肯定會硌了牙,吃出金元寶,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大家一片賀喜聲。慈禧自己也覺得自己就是有福氣,至於明不明白這是人們故意在陪着她演戲,誰也不知道。不過,不管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反正這個頭彩該是她拿,她也習慣了。

大年夜水餃 大年夜要吃水餃嗎 第3張

1908年大年三十,慈禧把面前的一盤餃子吃光了居然只吃到三隻金元寶,這未免讓她感到晦氣。大清朝正在一步步走向沒落,氣數就要盡了。太監們也不大負責任,一不留神,剩下那隻金元寶被隆裕皇后無意中吃到了,她沒敢聲張,悄悄把管事的太監拉下來塞給了他,太監又把金元寶偷偷放進鍋裏,然後説:老佛爺,也許是餃子掙了,元寶掉進鍋裏了。説完,拿撈子一撈,果然撈出了金元寶,這下慈禧才算好受了一點,一腦門子官司放下了。到了這一年年底,慈禧得了惡性痢疾,撐了兩個多月沒撐住,撒手而去。

慈禧太后走了,但是卻把大年三十包餃子放硬幣這一習俗流傳了下來,並從宮中流傳到宮外。中國人講究彩頭,這個小風俗一經在民間流傳,便受到人們的追捧,從金元寶到銅錢,再到硬幣,一直傳遍大江南北。如今,好多人家出於衞生的考慮,已經不在餃子裏放硬幣了,但是這個彩頭還是要討的,取而代之的是放進花生、糖果、大棗什麼的,又衞生又吉祥。

大年夜餃子不僅各種各樣,還是有很多傳説的,而不同餡的餃子包含了不同的寓意,裏面滿滿的都是祝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