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的來歷簡單概括 寒食節發展歷史

來源:人人運程網 3W

寒食節的到來就意味着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烈了,寒食節也是人們眼中的踏青、習俗活動的節日,其實不然,寒食節的來歷是晉文公重耳與介之推的故事,他們之間的故事是如何演變成寒食節的呢?歡迎大家閲讀這篇寒食節來歷文章。

寒食節的來歷簡單概括 寒食節發展歷史

寒食節的來歷簡單概括
  寒食節講的是晉文公重耳與介子推的故事。當時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飢。文公復國後,子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一起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於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

寒食節的演變歷史
  隋唐時期寒食節的主要活動項目已逐漸演變為事關幹家萬户的祭祖掃墓,但這一時期國人對禁煙冷食仍不敢掉以輕心。唐宋時期反映寒食節禁煙冷食的作品依然比比皆是。從唐代詩人韓擁《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人五侯家”,宋代詩人宋白《宮詞百首》“寒食宮中也禁煙,鬱金堂北畫鞦韆”等詩作中不難看出,唐宋時期寒食節連皇宮內也得受到禁煙約束,甚至帝王與他的近臣們都只能幹些別出心裁偷點蠟燭的勾當。

宋代以後,寒食禁煙之俗在一些地方依然不衰。介休綿山為介子推封田所在地,這裏的回蠻寺有北宋鹹平五年(1002)建立的“每節清明,大地禁火”警示碑。汾州府南0.5公里處則建一處禁火台,專供里人在寒食節祭把介子推。宋詞人周密在其《癸辛雜識》中還記有當時官家查處百姓寒食節禁火的一段故事。文中説,由綿上引發的寒食禁火,昇平時禁七日(宋代規定寒食節七天假日),喪亂之年則禁三日。在規定禁火日,鄉里的長輩要挨家挨户用雞毛查撥各家的灶灰,雞毛焦卷,説明這家沒禁火,就得罰香紙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