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東莞除夕夜的習俗

來源:人人運程網 2.05W

除夕在漢字解釋上是這樣的:除夕中的“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也就是交替的意思;“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因此“除夕”就是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樣的風俗,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東莞人是如何過除夕的。

盤點東莞除夕夜的習俗


  我國在多少年來,還有除夕“吃年飯”的習俗,這頓年飯,雞、鴨、肉、魚,樣樣俱備,全家團聚,共進一頓豐盛的晚餐。這也是人們回顧舊歲、憧憬新年的一種形式。

除夕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習俗謂之“過年”。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髮美容。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拜年,又稱為“拜正”。七年級一早,人們起牀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俗諺説:“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四。”説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牀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回孃家,正月八年級、九年級,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着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七年級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小結:最近幾年也不知道是因為年歲漸長不喜歡過年了,還是年味已經越來越沒有之前那麼濃郁了,從而過年反而失去了趣味,看完上面描述的過年,突然覺得我們現在過的年都不太正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