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蛇的歷史名人

來源:人人運程網 1.57W

屬蛇的歷史名人

愛國民主人士魯迅(公元1881──1936年)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説》、《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説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説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説《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説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蒐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説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説鈎沈》、《唐宋傳奇錄》、《小説舊聞鈔》等等。

小説家:吳敬梓(公元1701──1754年)

清朝著名諷刺小説家,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吳敬梓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因家業衰落,生活貧困。安徽巡撫趙國麟曾推薦他去應試“博學鴻詞科”,他以病不赴,稱居江寧。晚年生活更加窮困,甚至斷炊,五十四歲時病死楊州。吳敬梓擅長詩賦,尤其以小説著稱,他寫的《儒林外史》是我國一部優秀的古典諷刺小説。他在這部小説裏,大力反對封建的科舉制度和腐朽的官僚政治。諷刺的對象非常廣泛,包括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大小官吏、劣紳、八股文家、斗方名士以及江湖俠客、卜醫星相、市儈小民等等。在他的筆下,“儒林”圍繞功名富貴而互相勾結、吹捧、敲詐,禮、義、廉、恥等封建道德一概貌絕滅。這些描寫深刻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及官僚政治的腐敗。這部小説還描寫了當時地主與農民生活的兩極分化和對立,對封建官僚宣傳的“太平盛世”作了絕妙的諷刺。此外,小説還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塑造了杜少卿、沈瓊枝等人物,肯定了他們及對封建禮教、要求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個性解放的精神,並對下屬市民深寄希望和同情。吳敬梓的著作還有《詩説》、《文木山房集》等。

陸游(公元1125──1210年)

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自幼好學不倦,在飽經喪亂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20歲時與唐琬結婚,後被其母強行拆散。這種感情傷痛終其一生,《釵頭鳳》、《沈園》等名作即是為此。29歲時,赴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應鎖廳試,名列第一,因居秦檜孫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國恥“喜論恢復”,竟在複試時被除名。後得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和蜀州、嘉州、榮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職。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鎮蜀,邀陸游至其幕中任參議官。淳熙五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但並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在江西任上,當地發生水災,他“草行露宿”,親到災區視察,並“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不料卻因此觸犯當道,竟以“擅權”罪名罷職還鄉。陸游在家閒居6年後,又被起用為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陸游在嚴州任滿,卸職還鄉。不久,被召赴臨安任軍器少監。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於是他連上奏章,諫勸朝廷減輕賦税,結果反遭彈劾,以“嘲詠風月”的罪名再度罷官。此後,陸游長期蟄居農村,於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與世長辭。

他是一位創作特別豐富的詩人,集中存詩共約9300餘首。他的詩大致可以分為三期:第一期是從少年到中年(46歲)入蜀以前。這一時期存詩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於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實。第二期是入蜀以後,到他64歲罷官東歸,前後近20年,存詩2400餘首。這一時期是他從軍南鄭,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的時期,也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長期蟄居故鄉山陰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現存詩約近6500首。詩中表現了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着蒼涼的人生感慨。“詩到無人愛處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時的某種心情和所向往的藝術境界。另外,在這一時期的詩中,也表現出趨向質樸而沉實的創作風格。在陸游三個時期的詩中,始終貫串着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年入蜀以後表現尤為明顯,不僅在同時代的詩人中顯得很突出,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陸游的詩可謂各體兼備,無論是古體、律詩、絕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在這方面,陸游繼承了前人的經驗,同時又富有自己的創造,所以有人稱他和杜甫、李商隱完成七律創作上的“三變”(舒位《瓶水齋詩話》),又稱他的七律當時無與倫比。在陸游的七律中,確是名章俊句層見疊出,每為人所傳誦,如“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黃州》);“萬里關河孤枕夢,五更風雨四山秋”(《枕上作》)等。這些名作名句,或壯闊雄渾,或清新如畫,不僅對仗工穩,而且流走生動,不落纖巧。除七律外,陸游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當推絕句。陸游的詩雖然呈現着多彩多姿的風格,但從總的創作傾向看,還是以現實主義為主。他繼承了屈原等前代詩人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並立足於自己的時代而作了出色的發揮。

詞的創作不僅工詩,還兼長寫詞。由於他對這種詩體不甚注重,所以詞作不多,現存詞共有130首。他的詞也風格多樣並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如有名的(釵頭鳳)即屬此類。而有些詞常常抒發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懷,如(卜算子)“驛外斷橋邊”、(雙頭蓮)“華鬢星星”等,或蒼涼曠遠,或寓意深刻,這類詞又和蘇軾比較接近。但是最能體現陸游的身世經歷和個性特色的,還是他的那些寫得慷慨雄渾、盪漾着愛國激情的詞作,如(漢宮春)“羽箭雕弓”、(謝池春)“壯歲從戎”、(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等,都是飽含着一片報國熱忱的雄健之作。這類詞又和辛棄疾比較接近。陸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豐,而且頗有造詣。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敍述生活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文説詩,最能體現陸游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中一樣,不時表現着愛國主義的情懷,如《靜鎮堂記》、《銅壺閣記》、《書渭橋事》等。

科技名流:祖沖之(公元429──500年)

我國曆史上偉大的科學家。字文遠,范陽遒人。祖沖之在數學、天文曆法、機械製造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在數學方面,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求出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準確數值推算到小數點後第六位的人。祖沖之運用兩個分數來表示圓周率,一個是355/113,叫密率;一個是22/7,叫約率。密率是分子分母都有1000以內的分數形式的圓周率和最佳近似值,是當時最高成就,德國的鄂圖直到1573年才達到這個水平,比祖沖之晚了一千多年。為了紀念他的貢獻,人們把密北稱為“祖率”。他的數學著作還有《綴術》和《九章算術注》,都已失傳。他編制的《大明曆》,規定一年為365·24281481天,精確度已相當高,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在機械製造方面,他曾改造了指南車,製作過水碓磨,千里船等。

醫家:華佗(公元141──203年)

我國古代著名的醫生,字元化,沛國譙人。他不圖利祿,拒不做官,經常在民間行醫,足跡遍及今江蘇、山東、安徽、江南等地。精通內、外、婦、兒、針炙各科。特別精於名科學手術。在施行手術前,他讓病人服用他發明的麻沸散,進行麻醉。手術後把傷口縫合,塗上膏藥,就能逐漸痊癒。華佗能破背剖腹,剪截沖洗腸胃,還能做需要高度精確而又複雜的腦科手術。關於他的精湛醫術,民間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説。華佗是世界上最早施用全身麻醉術的醫生。他認為人要經常活動,才能使飲食消化,血脈流通,減少疾病。於是他創制"五禽之戲",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姿態來鍛練身體。這可以説是世界上最早的健身操。後來因為不服從曹操的徵召,被投入獄中。

帝王:項羽(公元前232年──前202年)

名籍,下相人,出身於楚國的貴族。公元前209年,與叔父項梁殺死秦會稽郡守,響應起義,得精兵八拮,渡江北上作戰。後項樑戰死,秦軍因困圍鉅鹿。宋義、項羽率軍救援。公元前207年,項羽殺死畏敵不勇的主將宋義,破釜沉舟,渡過漳水,經過激戰,終於大幾秦軍。項羽被推為“諸侯上將軍”,從此,項羽成為反秦鬥爭中叱吒風雲的英雄和領袖。項羽屢敗秦軍主將章邯,最後章邯向項羽投降,項羽坑殺降卒20萬人,消滅了秦軍主力。攻入咸陽後,樣死秦王子嬰,焚燒宮室,分割關下,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項羽的分封引起了一些握有重兵的將領的不滿,其中以漢王劉邦為主。項羽與諸王的爭霸,主要是楚漢爭霸。楚漢戰爭初期,項羽屢次打敗劉邦,還曾俘虜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項羽雖然神勇無比,但有勇無謀,缺乏遠見,剛愎自用,不聽良言,以致辭許多有才能的人如陳平、韓信等到人都離楚歸漢,甚至連他唯一的謀臣范增也被逼走。而陳平、韓信等到人受劉邦重用,尤其是韓信,率兵攻城略地,佔領了項羽的後方。項羽在爭霸戰爭中逐漸屬於劣熱血。公元前203年,項羽與劉邦相持不下,雙方以鴻溝為界,項羽引兵東歸,劉邦卻乘勢發動進攻。第二年,劉邦會同各軍,包圍項羽,項羽連戰失利,退至玉垓,遭受十面埋伏,在四面楚歌聲中潰逃重圍,最後僅剩單槍匹馬到達烏江。有人划船接他過江,項羽想到當年率8000江東子弟渡江起義,如下僅剩他一人,自感無顏以見江東父老,於是拒絕過江,自刎而死。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有詩讚頌項羽的氣節:“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帝王: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

字季,沛縣人,西漢王朝的建立者,曾做過泗水亭長的小官。公元前209年,他在沛縣縣吏蕭何、曹參等人的支持下,殺了縣令,聚眾二三千人響應陳勝起義,稱沛公。陳勝犧牲後,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成為反秦的主力之一。公元前208年,他率軍向秦朝都城咸陽進軍,他在途中注意招收陳勝、項梁的散卒,收編、聯合各地的反秦武裝力量,使起義軍的隊伍日益壯大。劉邦的軍隊攻城略地,一路勢如破竹。這時秦朝廷內卻混亂不已。趙高怕秦二世追究軍事失敗的罪責,派人殺二世,立二世的侄子子嬰,去掉帝號,改稱秦王。子嬰又將趙高等人殺死。秦軍仍然一敗塗地。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到霸上,僅當了46天秦王的子嬰,只好以繩繫頸,坐着素車白馬,捧着御璽符節,在咸陽道旁向起義軍投降,殘暴的秦王被推翻了。劉邦率部進入咸陽後,採納了張良的建議,退軍霸上,封完備秦朝的珍寶府庫,宣佈廢除秦的勞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及盜竊者抵罪,讓在朝的一些地方官擔任原職,以維持社會秩序,深得關中各階層人民的支持。秦人爭持牛羊酒食慰勞劉邦的軍隊,生怕劉邦不為秦王。同年,項羽大率領大軍衝破函合關,進駐鴻門,準備與劉邦一決雌雄。劉邦自知寡不敵眾,不是項羽的對手,只好親自到鴻門向項羽説好話。項羽自立為兩楚霸王后,分封諸王,封劉邦為漢王,居巴蜀漢中。劉邦心懷不滿,進兵關中,從而開始了四年的楚漢爭霸戰爭。公元前205年,劉邦率軍攻入項羽的都城封城,正在齊地作戰的項羽立即率軍回去,大敗劉邦,劉邦幾乎當了俘虜,他的父親及妻子呂雛被項羽獲,留在楚營當作人質。在項羽的進攻下,劉邦節節敗退,但項羽的後方不穩,劉邦不斷補充軍隊,雙方轉入相持階段。公元前203年,項羽和劉邦在鴻溝劃界,以東屬楚,以西屬漢,劉邦的父親及妻子呂雉也被釋放。但劉邦不遵守諾言,乘勢追擊項羽。公元前202年,終於打敗項羽,結束了楚漢戰爭。劉邦也在這一年稱帝,定都長安,建立了西漢王朝。劉邦即位後,着手穩定封建秩序,組織軍隊復員從事生產勞動,招撫流亡的人迴歸本王,恢復以前的職位回到家園,下令釋放因窮困而淪為奴隸的人,減輕田租,遷徒各地豪強到關中,消滅異性王割據勢力。又下令根據《秦律》制定了《九章律》,以代替約法三章。劉邦總結秦亡的教訓,採取和緩的統治政策,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全國的安定統一。劉邦的廟號是高祖。

政治家:韓非(公元前280年──前233年)

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韓國貴族,與李斯同為荀卿的學生,曾多次向韓王建議變法,未被採納,於是發憤著書。他的著作傳到秦國,秦王看了後非常讚賞,説:“如果能看到這個人,即使死了也不遺憾了。”後來應邀到秦國,但為他的同學李斯嫉妒,被誣陷入獄,第二年被迫自殺。他的著作被後人輯成《韓非子》一書。韓非發揮早期法家的歷史進化觀,認為歷史是不斷髮展變化的,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生活和政治制度都要跟着變化,復古的主張是行不通的。他總結早期法家的經驗,提出一整套“法、術、勢”相結合的中央集權的法治理論。“法”指成文法令,“術”指國君操縱臣下的手段,“勢”指國君擁有於高無上的權勢。韓非認為,講計不講術,就不能防止臣下發展私人勢削羽君權;講術不講法,一定政令不一,違法的人很多;有法術而沒有勢,大權旁落,君主會被人取代,法術的推行也就沒有保證。韓非還繼承了苟子的性惡論,認為人生來就是成千上萬自私自利的。他認為不可能使人民心悦誠服地供統治者剝削,必須用暴力加以強迫。韓非的法治思想為秦始皇所彩,對統一六國,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起了重大作用。

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

戰國時期楚國的偉大詩人,是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名平,出身於楚國的貴族。他生在楚國由強大走向破敗的時期。起初他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是國王左右的近臣,參與國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到工作。屈原鑑於秦國對楚國的威脅而產生的危機,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薪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到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繼位的頃襄王比他的父親還要糊塗。屈原繼續受到讒毀、迫害,並一再遭受到放逐,長期流浪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國的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的郢都。屈原當時已經62歲,他看到楚國的前途已經絕望,就在這一年的五月五日,懷抱石頭跳進汩史江自殺了。屈原的政治生活雖然是個悲劇,但作為詩人,他給後人留下珍貴的遺產。他那和黑蠐勢力作鬥爭的遭遇,特別是長期的流放生活,使他有機會了解、體驗人民的痛苦,充分吸收民歌的營養,創作了《離騷》、《三問》等20多篇不朽的詩作。《離騷》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我國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詩。詩人把自然現象、歷史人物、神話傳説揉成一體,組織成為瑰麗的浪漫主義藝術形式,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結合。魯迅曾稱讚屈原: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屬蛇的歷史名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