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大全之正一觀

來源:人人運程網 1.2W

道教是我國一個歷史悠久的本土宗教,可能很多人會説,那麼佛教不是我們本土的宗教嗎?其實:佛教是從印度傳過來的。正一宮我國道家的一個道觀,它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境內的龍虎山,是四代天師張盛修建祀祖。大家是不是對這個道觀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道觀大全之正一觀吧。


簡介
  正一宮是我國道教宮觀。在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境內的龍虎山張道陵煉丹處。據《龍虎山志》記載:第四代天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之後,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時在此建天師廟;北宋崇寧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張繼先奉敕修葺,徽宗時改天師廟為演法觀。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賜帑重修,並改演法觀為正一觀。

道觀大全之正一觀

建築結構
  龍虎山正一觀
  該觀建置為正殿五間,祀奉張道陵、王長和趙升三人,俱銅像俗金,左右兩廡各三間,正門三間,正殿後玉皇殿五間,東西建鐘鼓樓。原是龍虎山是道教着名宮觀之一。

歷史沿革
  正一觀是正一道祖庭的象徵。
  漢和帝時,張道陵攜弟子王長遊淮入鄱陽後,溯信江來到這裏,建草堂,煉“九天神丹”,初創道教,成為中國道教的鼻祖。第四代天師張盛自蜀回龍虎山祖師正一元壇,遵父命“永宣祖教,以傳於世”,立祠祀祖。從此,龍虎山也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首教傳播中心,各種宮觀道院林立,規模宏大,龍虎山正一觀成了“晝夜長明羽人國”。

正一觀最早的名稱為“祖天師廟”,是第四代天師張盛自四川回龍虎山“永宣祖教”,為祭祀祖天師而建的廟宇。同時,天天師張盛還在這裏修復祖天師玄壇及丹灶舊址,並在此居住下來,每年三元節時,登壇傳彔,各地學道者千餘人湧向這裏。從此,這裏宮觀林立,道士雲集。

唐天寶年間(724—755年),道士吳筠曾以一首《龍虎山》對這裏的景象進行了生動的描寫:“道士身披魚鬣衣,向日忽向青天飛。龍虎山中好明月,玉殿珠樓空翠微。”

建築佈局
  鷹潭龍虎山正一觀正一觀最早的名稱叫“祖天師廟”,是第四代天師張盛自四川回龍虎山“永宣祖教”,為祭祀祖天師而建的廟宇。宋代時改稱演法觀。明嘉靖年間稱正一觀。現在的正一觀是2000年在被毀正一觀原地上按宋代建築風格新建的,佔地60餘畝,座東朝西,南北對稱,主要包括七星池、正門、儀門、鐘鼓樓、元壇殿、從祀殿、祖師殿、玉皇樓、丹房、紅門、廊廡以及生活用房等。整個建築羣灰瓦白牆,古樸典雅,氣勢雄偉。“正一神觀”是龍虎山陸路八大景觀之一。

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率弟子入雲錦山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雲錦山便由此而改名為“龍虎山”。第四代天師張盛回龍虎山,為祭祀祖天師而興建起“祖天師廟”,每逢三元節,登壇傳錄,各地學道者紛至沓來,形成了“晝夜長明羽人國”的繁華景象。桑海滄田,“天師廟”也幾經修葺,名稱也多次更改,明嘉靖時改為“正一觀”至今。現在的“正一觀”,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築風格重建,並吸收了明、清時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藝術特點,整個建築灰瓦白牆,古樸典雅,氣勢雄偉,仙骨傲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