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寺廟大全之真寂寺

來源:人人運程網 1.09W

佛教是我國擁有最多教徒的一個宗教,它也是世界三大教會之一,影響力深厚。寺廟是佛教法師信徒們傳播佛法、信徒上香祈福的一個宗教場所。真寂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天竺山國家森林,始建於唐代,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寺廟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寺廟大全吧。


  真寂寺位於廈門市海滄區天竺山國家森林。據《泉州府志》、《同安縣志》記載:“真寂寺在安仁十二都夕陽山下(現海滄區天竺山下),初名義安。唐宣宗龍潛時與黃櫱禪師觀瀑吟詩於此。……五代刺史王延彬重建。”上述黃櫱祖師與宣宗觀瀑吟詩於此,並未評述祖師為何人,何時何因在此吟詩。

廈門寺廟大全之真寂寺

據《黃櫱山寺志》記載,祖師為斷際希運禪師,福清人,早歲就福清萬福寺出家。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往江西洪州(南昌)依百丈懷海禪師門下學法,後於洪州高安鷲峯山下建黃櫱寺授徒宏法。時宣宗於文宗大和年間(828—835),因宮廷皇室爭權,被貶謫洪州,托足黃櫱寺就希運禪師學法。《黃櫱山寺志》稱宣宗為“小沙彌”,並有宣宗問禪與祖師對答法語記錄。時祖師已屆垂暮之年,從未聞有回閩之説。遍查史書,更未見有宣宗入閩的記載。

復據《黃櫱山寺志》和《傳燈錄》記載。祖師在洪州開元寺傳法時,曾結識裴休相國,裴對師十分器重。會昌二年(842)武宗開始廢佛時,裴休求師移錫鍾陵潛居龍興寺。宣宗大中二年(848),裴休於安徽宛陵建大禪院,迎請祖師主持傳法。裴乃皈依祖師,師事左右。祖師思懷黃櫱祖庭,又複稱宛陵禪院為黃櫱寺。事隔一年,大中三年(849),祖師即於宛陵黃櫱圓寂。時侍師側者有義玄、裴休等六位緇素弟子,由義玄親承祖師衣缽。諸眾為祖師建塔於寺側。

如上所聞,祖師與宣宗觀瀑吟詩一事,確在江西黃櫱無疑。其所移栽於同安真寂寺,自是別有一段與黃櫱有關的殊勝因緣。

《志》書開始稱“真寂寺初名義安”,“義安”為希運宗師門下弟子的法名,與斷際希運和石頭希遷宗師門下弟子義玄、義存乃至三坪祖師義忠同字輩。其中義玄、義存相繼成為臨濟,雲門開宗祖師。希遷弟子義忠,會昌廢佛時,從漳州開元寺潛往平和縣三坪深山,巖居修禪,並以梵行善德,化度當地山居畲民。教以農耕生產,為之療疾治病。畲民感其恩德,奉之為神佛,至今香火鼎盛。

義安本居南安,少時出家,輾轉至江西依黃櫱祖師希運學法,師為賜名義安。後返閩,於南安九日山麓結茅住修。義安平日以精修禪行為務,不善與人交往。會昌廢佛時,遁跡大同場夕陽山巖居苦修,乃至寂然無聞,不知所終。

宣宗登基後,時人以祖師與當今皇帝聯吟為殊榮,黃櫱宗門更因之榮盛一時。黃櫱宗門弟子對祖師弟子義安的下落不明尤為重視。及至追蹤至夕陽山麓,只見大師巖居遺蹟尚存,大師竟不知何時物化(巖在今龍門寺左側巉巖叢立處,一洞拱然幽邃,洞上獨石聳立,遠觀如東來石佛立像),乃在巖側建小禪院以為紀念。五代,泉州刺史王延彬倡興佛教時,對黃櫱宗門的建設尤為重視,乃於大師巖居下側山後平地建大禪寺,並以“大師歸去真寂然”命名為真寂寺。

後人以宣宗與祖師聯吟於真寂寺為實,從而創作一些與宣宗行跡有關的民間故事以傳世。如《同安縣志》曾有一則表述宣宗為報黃婆一飯之恩,於苧溪上游建“黃婆陂”引水以灌蘇營(村)。按民間傳説稱:宣宗天旱微行至蘇營村,飢渴難忍,求食於道邊村嫗黃婆。婆餉之以大麥粥和“麥螺魚奇”(濱海漁家醃製的一種薄殼透明的小貝藻),宣宗以其美味為前所未嘗,問為何物所制,婆答以“真珠粥、鳳眼魚奇”。宣宗回朝後,常思此美食,乃為建黃婆陂引水以解蘇營缺水之困。故事上半部,與流傳於泉州一帶的明正德皇帝下江南,因迷路腹飢,村嫗餉以“真珠粥,鳳眼魚奇”的民間傳説,如出一轍。《志》書記述,顯然採自民間傳説,不足以憑信。

歷史上真寂寺幾經興廢。元至元年間(1335—1340)圮廢。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僧雪峯又復重建。清初又復廢墜。清乾隆年間(1736—1795)復建,有增殿一層,殿左構一小樓。寺後怪石巍峨,中有石洞,澗外有小渚,傳説為宣宗之浴池。20世紀30年代圮毀,僅餘遺址。今遺址旁水渚和石洞猶存,傳説中的浴龍橋還在,周圍散落不少舊寺建築構件和石臼等遺物。1990年2月,集美區人民政府將遺址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台灣佛教徒曾居士巨資重建,現住持為忠明法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