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與價值取向的是什麼

來源:人人運程網 6.49K

儒家文化對於中國的影響還是十分大的,在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那麼關於儒家文化與價值取向是什麼,有哪些的不同之處呢?你對於這些是不是很好奇,不妨和小編一起來儒家思想中瞭解看看吧!

儒家文化與價值取向的是什麼

第一,儒家文化淵源流成,已成為我們民族的根,我們必須從中吸收養分。儒家文化經過了從孔子強調的仁禮樂到董仲舒的經學儒家再到朱熹的理學儒家,是一個不斷髮展調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忠、恕、孝三個核心價值觀點一直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依據生存環境和功用目的的內容取捨而已。忠、恕、孝是一個社會保持穩定的內在人心的最高提煉,同時具有極大的可操作性。

三千年來無論誰當政,社會如何變遷,太平盛世還是兵荒馬亂,儒家這三個核心價值觀始終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始終是保持中華民族內在凝聚力的源泉,因為它們符合一個社會存在的最基本的人性良知。在當代同樣如此,談專業化職業化其核心是忠,談妥協寬容的概念其核心是恕,談社會和諧也離不開一個孝字,不能感恩父母又怎麼能對他人表示善意呢。

第二,儒家文化的內在邏輯缺乏足夠深入的探討,這是其自身和後人闡述過程中的一大侷限。從儒家不斷髮展的歷史中,直到朱熹的儒家理派也對儒家思想內部結構的合理性缺乏邏輯的深層次闡述。儒家表現出的是帶有強烈的規矩感表象,在人們的普遍認識中儒家思想就是在那反覆闡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認知僵硬感。再加上被統治階級作為功用的目的來使用而一定程度上脱離了思想自身的獨立性,於是更被人詬病為固化階層,麻痺思想的道具。也就是説儒家思想的侷限性一個是被他人作為工具時表現出的獨斷專橫,但其實儒家思想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是儒家思想自身的問題。

儒家思想自身的內在侷限實際是它拒絕了邏輯的審問。儒家思想只意識到或者説領會到了社會性的人倫必然需求,總結出了忠、恕、孝的理性規則,而這些理性規則的表達藉助了人倫的可感知性,從而將自身陷入到了公理的不可辯駁的地步,這正是其取消了進一步邏輯分析和推理的原因。儒學的可感知性價值太大使得他不自覺的忽視甚至拒絕邏輯的推理。人倫的社會在自然的發展中是一個歷史的階段,而邏輯是從先驗到認知的唯一可靠的思維工具,因此必須也將儒學放到邏輯的思辨中,這就是當下儒學侷限的本質,它難以找到與現代科學、當下新變化的有效連接,從而讓人引起誤解。

第三,儒家文化在現代社會必須進行揚棄,才能發揮出其核心思想的最大光芒。有人一聽説儒家有侷限性就將這種認識等同於否定,這種認識要不得。其實如果能將儒家從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內在邏輯的關係説的更清楚些,即儒家認為忠、恕、孝是人倫社會的基本構造,是人與人之間保持合作的最佳選擇角度去闡述是完全成立的,可以從人的本性、社會的本性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為什麼是唯一流傳下來的古文化而生生不息來充分説明。同時在現代,中國自身的發展以及日本用忠、韓國用孝等實證角度都可以做出有力的説明。

限於篇幅不在此展開論證,但我們必然知道儒學如果能以邏輯的方式論證合理,那麼我們根本就無需擔心其他思想的入侵,也不必僅守成外在的規矩而以更大的胸懷懷抱世界之有用之辯證思想,懷抱科技的發展,懷抱民主公平公正的思想。因為儒家的思想是保證人類社會人倫安定的條件,在安定的基礎上才談得上發展或者説更好的發展。

小結:儒家文化不僅僅是影響着中國,在全球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影響。當然因為時代的變化,有很多的事情,也在發生改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