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寺廟建築風格特點及發展歷程

來源:人人運程網 8.2K

泰國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人妖,降頭,佛教,泰國對於佛教的虔誠真是無出其右,滿地是寺廟,輝煌華麗異常,金剛閃閃的,泰國的佛像有一點跟印度教的差不多,跟中國的好像還是不太相同,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佛教大全中介紹的泰國寺廟建築風格的發展。

泰國寺廟建築風格特點及發展歷程

德瓦拉瓦提風格
  時期:6-11世紀
  這個時期的德瓦拉瓦提風格表現出的特點是佛像十分自然,面部鼻子扁平,嘴脣寬厚。這個時期的建築物現存於世的是位於泰國北部南奔府(lamphun)的庫庫特神廟的佛塔內。

  高棉和華富里風格
  時期:9-14世紀
  高棉時期的寺廟在中間的避難所有精心繪製的佛塔,分佈在泰國東北部,以披邁和帕羅姆隆寺為主。其中,華富里時期建築較小,但沿襲了高棉時期的建築風格,只是在局部做了修改。

泰國寺廟建築風格特點及發展歷程 第2張


  素可泰風格
  時期:13-15世紀
  這個時期的佛塔以細長的蓮花蓓蕾狀為主要特徵,佛像則多為橢圓臉型、面帶笑容。這種風格的建築以素可泰(sukhothai)和西沙差那菜為代表。

  拉那風格
  時期:13世紀中期至19世紀
  拉那風格源於泰國北部,並受到德瓦拉瓦提、素可泰、印度河斯里蘭卡建築風格的影響。這個時期的佛像一般盤腿而坐,腳底朝上,身體肥胖,肚子突出,乳房以上的部分和一隻胳膊是裸露的。這種風格的建築以清邁市保存最完整。

  艾尤塔雅風格
  時期:14世紀中期至18世紀晚期
  這個時期的佛塔往往建設成環狀錐形,雍容華貴。此外,華麗的門,與三角牆的窗户無不體現出細節處的精緻做工。泰國的前首都艾尤塔雅的建築師就是吸收了高棉和斯里蘭卡的建築風格,在佛塔的外觀做出了調整。

  朝代拉達那哥欣風格
  時期:18世紀晚期至今
  18世紀,艾尤塔雅風格衰落,新首都曼谷的建築風格開始流行,它吸收了艾尤塔雅風格的雄偉壯麗。這個時期的建築代表是用卡卡拉大理石建造的奔差瑪波菲寺和在大王宮鑲嵌着彩色玻璃的玉佛寺。

總結:一種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先輩的智慧和努力才能傳承到現在,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啊,不過時代在進步,我們相信未來可能會發展那更好,畢竟我們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