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民間刺繡的由來

來源:人人運程網 4.6K

刺繡在我國有着很久的歷史,源遠流長,一直流傳到現在,現在不光是婦女,很多小女生都很喜歡刺繡,送給自己的朋友愛人,這都是一件很有心意的禮物,但是關於刺繡的由來,並沒有很多人去查找或研究,當然關於刺繡的由來有很多種説法,那到底是怎麼的呢?讓我們一起去中國傳統工藝欄目探個究竟。

追本溯源,民間刺繡的由來

  刺繡的由來:
  中國刺繡起源於4000多年前,傳説古代蘇州有一位聰穎漂亮的姑娘,在結婚前正在趕製一件新嫁粧,在製作過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個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絨繡了一朵小花,不僅將破洞掩蓋住,而且還顯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從此女孩子都喜歡穿繡花的衣服了。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蘇繡,被人們譽為中國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東方的珍寶”,“神奇的藝術”,“有生命的畫像”.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水平都很高。唐宋手工刺繡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手工刺繡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繡工規模很大,民間手工刺繡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繡、粵繡、湘繡、蜀繡號稱“四大名繡”。

刺繡,古代稱之為針繡,是用繡針引綵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古代稱“黹”、“針黹”.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屬於“女紅”的一個重要部分。刺繡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中國的手工刺繡工藝,已經有2000多年曆史了。

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繡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繡作書畫,飾件等。

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繡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繡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繡、粵繡、隴繡、湘繡、蜀繡,號稱“五大名繡”.此外還有顧繡,京繡、甌繡、魯繡、閩繡、汴繡、漢繡、麻繡和苗繡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刺繡的針法有: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繡按照材料又可分為絲繡、羽毛繡和發繡。繡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裝,歌舞或戲曲服飾,枱布、枕套、靠墊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風、壁掛等陳設品。明代刺繡中最着名的是顧繡。刺繡在渭南世代相傳,遍及全市。花色品種達上百個。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門簾、鞋墊、牀圍、針線包、荷包、動物玩具等,其內容多為花鳥蟲魚和風俗畫面,潼關一帶的婦女,將象徵富貴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繡於布馬鐙兩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稱“東府刺繡一絕”.隨着時代的變化,鄉品內容有所更新。同時一些傳統繡品已進入外貿市場。百鳥裙,唐中宗安樂郡主擁有兩件百鳥裙,都是曠世珍品。就是用天然羽毛做成的衣服。羽毛繡不但能繡出山水花鳥,還能繡出各種日用品抱枕、羽毛繡地毯、羽毛繡服裝。水族馬尾繡:最古老的刺繡藝術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心靈手巧的水族婦女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民間工藝,聞名遐邇的水族馬尾繡獨樹一幟,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堪稱世界一絕,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馬尾繡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這一古老的原始藝術的保護帶來了更好的機遇。

源流
刺繡起源很早。黼黻絺繡之文,見於尚書。虞舜之時,已有刺繡。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至漢已有宮廷刺繡。三國吳孫權使趙夫人繡山川地勢軍陣圖,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盧眉娘以法華經七卷,繡於尺絹之上,因刺繡聞名,見於前者着錄。自漢以來,刺繡逐漸成為閨中絕藝,有名刺繡家在美術史上也佔了一席之地。

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紋身、紋面來進行裝飾。自從有了麻布、毛紡織品、絲織品,有了衣服,人們就開始在衣服上刺繡圖騰等各式紋樣。據《尚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

刺繡的技法有很多,用途可以在生活用品、藝術裝飾等,是很好看的藝術品,刺繡大多數都是婦女所作,所以又叫女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