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言簡介大全之西藏方言簡介

來源:人人運程網 3.98K

西藏一直是洗滌心靈的聖地,多少嚮往自由與美好的人都想着去西藏領略一番,讓自己的心靈遠離這塵世的喧囂。西藏的海拔很高,據説西藏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一直以來西藏都是以信仰的方式存在着。你對西藏瞭解多少呢?你知道西藏的方言嗎?下面,就跟着中國語言文化來了解下吧。

中國方言簡介大全之西藏方言簡介


  西藏方言:
  西藏方言,分為衞藏、康、安多三個方言。常説的康巴藏族、安多藏族、衞藏一帶的藏族,就是根據三大方言的範圍來劃分的。七世紀初,松贊干布統一了雪域各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但當時沒有統一的文字,不利於治理王朝、頒佈法令、向周邊民族學習先進的文化。因此,松贊干布特派大臣屯米·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印度)求學拜師,精研梵文和佛學。返藏後,屯米·桑布紮結合藏語音韻規律,吸取古藏文精華,經過整理和再創造,形成了30個輔音字母、4個元音符號的藏文文字體系。

簡介:
  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藏族有歷史記載的文明長達一千四百多年,藏文典籍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令人歎為觀止。就在這片高天厚土的高原上,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在

雅礱河谷形成了藏民族的最初輪廓,在與周邊民族的交往和相互融合中,藏族人口不斷增加,進而形成了以下幾大支系——衞藏、安多、康巴、嘉絨、工布、白馬、華鋭、卓倉、夏爾巴藏族等等。

今天的藏族的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境內,除此之外還分佈在青海、甘肅、雲南境內的十個藏族自治州,以及天祝和木裏兩個藏族自治縣,其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藏族總人口540餘萬(2003年中國人口普查結果),形成了中國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藏族大家庭。此外,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和克什米爾等地區也有數量不少的藏族居住和生活。

藏族自稱“博巴”,稱世代居住的青藏高原為“剛迥”(bod,意為“雪域”)、“蕃域”(bod-yul)或“蕃迥”(bod-ljong,意為“藏域”),西方國家則稱之為“Tibet”。西藏一詞大約從清乾隆時期才出現,以“藏”代指所有藏區,因衞藏地區位於清朝疆域和整個藏區之西,所以謂之“西藏”,而“藏區”與“西藏”則是不可等同的兩個概念。作為民族的名稱,1911年孫中山先生提出“五族共和”時,“藏”作為族名才正式出現。

衞藏藏族:
  衞藏”指拉薩、日喀則一帶,即傳統地域裏前後藏的統稱。該地域還包括阿里、山南以及部分林芝及

那曲地區。這一地域內的藏族在方言方面比較一致,而且在歷史上,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經濟等方面也較統一,是西藏地區傳統的核心地域,舊稱為西藏的本部。居住於該地域內的藏族統稱為衞藏藏族。

康巴藏族:
  康巴藏族即康區的藏族。康區最早是指衞藏以東廣闊的地區,後來這一地域又分為“康”和“安多”兩部分。康區多指青藏高原東南部的橫斷山區,舊稱“朵思甘”地區。習慣上將西藏丹達山以東的地區,東與四川西昌,雅安地區和阿壩藏羌自治州相連,北與青海省玉樹、果洛兩州相連的地域叫稱為康區。具體包括:西藏昌都地區、雲南迪慶州、四川甘孜州、青海五樹州以及那曲東南一線。

康巴地區歷史上處在漢藏過渡地帶,在行政、宗教,經濟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康巴人最為人稱道的是其直爽的民族共性,宗教方面尤為虔誠,有經商和遠遊傳統,體格相對強壯等。裝束上最明顯的是,康巴男子多扎英雄結以示勇武。這種傳統保持至今,拉薩街頭隨處可見。

安多藏族:
  安多藏族的傳統地域是指阿尼瑪卿山西北、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小積石山以西的廣闊地域。安多藏族

的中心在阿尼瑪卿山至青海湖一帶。安多藏族的着裝特別富麗,冬季用的藏袍面料以絲絹為主,不似衞藏等地以相對素樸的氌氆等為面料。帽子也多飾裘皮,衣帽布料上多以綠、金、黃、紅等色為主的圖案裝飾。由於安多地區受蒙古和漢族影響較多,所以在習俗和體形特徵方面比較有特點。安多藏族普遍高大,體形豐滿,男女都比較漂亮。

嘉絨藏族:
  位於四川阿壩和部分甘孜境內的藏族稱嘉絨藏族。歷史上嘉絨一帶地處藏、羌、漢等多民族交合部,

加上該地區早期民族分佈和融合情況更加複雜,所以嘉絨藏族帶有較多揉雜特徵。如頭帕、繡花鞋和腰帶等裝飾與羌族形似,其生產模式以農業為主,在風俗和習性上又有漢族的特徵。

工布藏族:
  在康區與衞藏交接的林芝一帶,居住着珞巴人和門巴人等,這一帶古稱工布地區,以工布江達、林芝為中心,這一帶的藏族習慣上稱為工布藏族。另外,康區木雅一帶(甘孜州折多山和雅礱江之間)的藏族因其獨特的語言和習俗,也稱“木雅藏族’。在阿壩東北部的藏族,還分有“白馬藏族’等支系。康區地勢多南北縱貫河谷,很早以來便是民族走廊,這一帶的藏族多為歷史中各民族大交融而成,學術界多稱此為“藏羌通道”、“藏彝通道”等。往南延伸可達緬甸一帶,在語源方面統屬藏緬語系,故支系眾多,但沒有什麼明確的族別界定,皆統稱為康巴藏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