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旗袍文化史簡介,揭祕中國旗袍文化史

來源:人人運程網 7.56K

我國化深厚,旗袍化就是一個典型代表,那麼流行了這麼久的旗袍,關於它的化史大家都知道哪些呢?接下來就為大家列舉一下旗袍化史,小夥伴們可要注意了,這可是瞭解民族化的好機會。

中國旗袍文化史簡介,揭祕中國旗袍文化史

  旗袍是一種內與外和諧統一的典型傳統舊時的時裝,被譽為近代中國女性時裝的代表。它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近代中國女性的賢淑、典雅、温柔、性感和清麗。

  風行與本世界20年代的旗袍,起源於中國上海,是民國時期中國婦女開始穿着的一種帶有傳統風格的長衫;脱胎與清代滿族婦女之袍,故稱其為“旗袍”。是有漢族婦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的變化並不複雜。

  30到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就是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這一時期的改良旗袍在結構上吸收西式裁剪方法,袍身更為稱身合體,兼收幷蓄中西服飾特色;旗袍樣式也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等,領有高齡、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杈、低開杈,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到了1956年,據説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的時候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的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更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準,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從1966年至1976年的“革”,傳統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整個8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並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向往。但出人意料的是隻有少數人在穿,並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禮儀小姐、迎賓小姐和女性服務員)。

  90年代以來旗袍的發展趨勢
  近20年來,改良旗袍受國際時裝流行思潮影響頗大,低領、無袖、緊腰、高開衩、超短、袒胸、裸背等各種形式變化無窮,珠片、刺繡、毛皮飾邊、織物印花等工藝裝飾大放異彩,顏色絢麗、跳躍,濃重、柔和,大膽突破了旗袍就有的模式;既保留了原有的特點,有融入了創新的意識,旗袍與時裝了聯手共存,從一種嶄新的角度,用一種嶄新的觀念,抒發着一種嶄新的情懷,呈現出國際化趨勢。

  小結:按時間順序,分別解讀每個時代的化史,有利於大家看得更明白,記得更詳細。除了這些知識以外,我們還以瞭解一些其他知識,比如:它的特色是什麼?製作工藝是怎麼樣?有哪些趣聞等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