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黃土高原的歷史文化

來源:人人運程網 3.71K

黃土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也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哪裏的氣候乾旱,降水較集中,由於人們在早期濫砍亂伐,導致植被稀疏,加重了水土流失的嚴重。你知道你黃土高原的歷史嗎?作為也是秦隴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去學習一下吧!


  從商代到周代這近千年的漫長歲月裏,陝北黃土高原一直處在動盪之中,陝北族民們在戰爭的一次次衝擊下,不斷解體,又不斷組合;不斷減少成員,又不斷增加新的成員。

  如此經過多次大的反覆,終於以較為固定的形式存在了下來,這種形式主要表現為:(1)政治上保持着相對的獨立性;(2)經濟上以農業、遊牧、遊獵三業並舉的方式出現;(3)社會流動性強卻又趨於封閉;(4)保持着較為原始的宗教信仰習慣及民情風俗;(5)民間文藝具有了自己的形式和風格。

簡論黃土高原的歷史文化

由此可知,時至周後期,黃土高原文化的基本模式已經形成。這是一種多元體文化結構,是牧、獵文化與農耕文化經過長期的融合後所產生的合成文化.在這個融合中,經濟形式的多樣化起着決定這種文化的性質的作用,而經濟形式的多樣化又源於多部族的融合。這種合成文化,既區別於華夏的農耕文化,又區別於其他遊牧遊獵部族的牧獵文化,因而它有着自己多方面的特點.這種文化形態發展到東漢時期已經完全成熟,逐漸穩定下來,一直延續至20世紀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