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麪食圖片欣賞 各類麪食介紹

來源:人人運程網 1.55W

麪食在生活中很常見,例如餃子、饅頭、餅……等等的麪食。別看這普通的一團面,在一捏一揉之中千變萬化,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特色美食。光説不練假把式,多説無益。下面,小編就上圖了,一起來看看中華小吃文化欄目中麪食都有哪些做法吧。

花樣麪食圖片欣賞 各類麪食介紹

  1、燜面
  燜面是中國中部和北部地區的特色傳統麪食小吃,流行於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安徽,湖北等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又稱為蒸麪、滷麪、爐面、壚面、烀面、糊面。主料是麪粉,配料主要是捲心菜,豆角和豬肉。其他隨自己喜好而加。可以加入蘑菇,香菇,土豆丁,也很好吃,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

花樣麪食圖片欣賞 各類麪食介紹 第2張

  2、饅頭
  饅頭,又稱之為饃、饃饃(在山西方言、陝西西府方言、閩方言,河南、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東中、西部有此稱呼,饃字是後造字,有人認為饃字來源於饅字在早先晉語的讀音。關中、中原等地稱之為饃),中國特色傳統麪食之一,一種用麪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本有餡,後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通常北方人們選擇饅頭來作為主食。

花樣麪食圖片欣賞 各類麪食介紹 第3張

  3、包子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麪食,相傳由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距今1800多年)。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於宋代,《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包子後注曰:“即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意思就是説饅頭沒有餡兒,包子有餡兒)。包子一般是用麪粉發酵做成的,大小依據餡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稱作小籠包,其他依次為中包、大包。常用餡心為豬肉、羊肉、牛肉、粉條、香菇、豆沙、芹菜、包菜、韭菜、豆腐、木耳、乾菜肉、蛋黃、芝麻等,出名的有揚州富春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開封小籠包、開封灌湯包、商丘永城薛湖牛肉水煎包、廣東叉燒包、杭州小籠包,上海灌湯包、土包子個長春市億品佰藝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匯百藝一品鮮包等等。

花樣麪食圖片欣賞 各類麪食介紹 第4張

  4、餅乾
  所謂餅乾的詞源是“烤過兩次的麪包”,即從法語的bis(再來一次)和cuit(烤)中由來的。是用麪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來的,作為旅行、航海、登山時的儲存食品,特別是在戰爭時期用於軍人們的備用食品是非常方便適用的。

餅乾的主要原料是小麥麪粉,再添加糖類,油脂,蛋品,乳品等輔料。根據配方和生產工藝的不同,甜餅乾可分為韌性餅乾和酥性餅乾兩大類。

花樣麪食圖片欣賞 各類麪食介紹 第5張

  6、鍋貼
  鍋貼是一種着名的傳統小吃,據説起源於河南開封,煎烙的餡類小食品,製作精巧,味道可口。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餃子形狀,但天津鍋貼類似褡褳火燒。

鍋貼包制時一般是餡面各半,呈月牙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酥脆,麪皮軟韌,餡味香美。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餃子形狀,但天津鍋貼類似褡褳火燒。從某種意義上説,日本人所謂的餃子都是鍋貼。鍋貼是大眾風味小吃。稻香居鍋貼以其選料嚴謹、製作精細、品質優美而聞名古城。成品灌湯流油,色澤黃焦,鮮美溢口。東北也稱水煎包,又稱為煎餃。鍋貼跟煎餃不能混淆。兩者並不一樣。

花樣麪食圖片欣賞 各類麪食介紹 第6張

  7、煎餅
  煎餅是用發酵後的麪粉調成糊狀的雜麪攤烙成圓形而成,舊時多由粗糧製作,現多用細面製作。烙成餅後水分少較乾燥,形態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疊層,口感筋道,食後耐飢餓。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延緩衰老,實為絕佳保健食品。煎餅還衍生出了菜煎餅、煎餅果子等着名小吃風靡全國。

煎餅歷史悠久,起源甚早。早在唐代文獻中就有記載,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詳細描繪了煎餅的獨特之處。

煎餅從原料上看,有小麥煎餅、玉米煎餅、米麪煎餅、豆麪煎餅、高梁面煎餅,還有地瓜面煎餅。從地域上劃分主要分為沂蒙煎餅、臨沂煎餅、泰山煎餅等。

花樣麪食圖片欣賞 各類麪食介紹 第7張

  8、餃子
  餃子,又名,原名“嬌耳”,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麪食之一,源於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深受中國廣大人民的喜愛,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在許多省市也有冬至節吃餃子的習慣。在東北有句民諺:“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餃子。”足見東北人對餃子的喜愛。

小結:麪食的做法,可不僅僅就是上文介紹的噢,如果要了解,更多關於麪食的做法,還請關注中華小吃文化欄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