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的來歷,隸書的寫法,隸書的特點

來源:人人運程網 1.74W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字體,其運筆有方有圓,並且筆畫有粗細之分。我們在日常的學習之中,要學好隸書,就要掌握隸書的書寫要領和基本的一些技法,今天,我們就從隸書的來歷,隸書的寫法,隸書的特點來一起了解,學習下。



隸書的來歷
隸書也稱作“佐書”、“史書”。隸書是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把篆書圓轉的筆劃變成方折,在結構上改象形為筆劃化,以便書寫。始創於秦朝,普遍使用於漢、魏。隸書有兩種,一是秦隸,一是漢隸。秦隸又叫古隸。晉衞恆《四體書勢》記載:“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程邈創隸書的傳説。秦朝的文字原是篆書,但因奏事繁多,篆字難寫,於是隸人整理文書時產生了一種應急字體,稱為隸文。“隸書者篆之捷也”,就是説隸書是小篆的簡捷寫法。即是把小篆圓轉弧形線條,變成方折平直,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漢字符號化,筆劃也進一步簡化。所以秦隸的產生,在漢字發展史上是一個重大的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甲骨文、金文、篆書都屬於古文字的範疇,而隸書和楷書,則屬於今文字的範疇了。漢隸又稱今隸,是在秦隸的基礎上發展變化來的,大約在西漢中期已經成熟。現在看到的漢隸,主要是石刻,也有一部分木簡。漢隸和秦隸的主要區別是:秦隸的筆形平直方折,漢隸的撇、捺和長橫有波勢。

隸書的寫法
隸書點畫的寫法於篆書有明顯的不同,篆書的點畫可概括為點、直、弧3種,而發展到隸書已經具備了永字八法中的8種筆畫。在用筆上,篆書多為圓筆,而隸書已有方圓並用之筆,並且筆畫有了粗細變化。
隸書的點有中點、上點、左點、右點和橫點的不同。中點的寫法是落筆後,提筆逆鋒向上,轉筆回鋒向右,頓筆向下,繼回筆收鋒於點內。隸書的點與篆書的點不同的是,已有倚側的變化。上點的寫法略同中點,只是末筆不向點內回筆收鋒,而想向下漸提出鋒。左點和右點及橫點的寫法與上點的寫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鋒的方向各不相同。隸書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寫法與左點、右點寫法相似,不同處是末筆出鋒較長。隸書豎的寫法於篆書相同。
隸書的橫有短橫和長橫兩種,短橫起筆逆入平出,橫末護尾,略似篆書。長橫起筆藏鋒向上逆入,繼之用方筆折下轉向右,使之成蠶頭的起筆,繼而向右行筆,筆稍澀,不可浮滑,至橫的三分之二處,按筆帶出一向下的波凹,繼之提筆稍向上翹出鋒,形成雁尾。這一運筆又稱為波磔。捺與長橫的寫法相似,只是筆勢向右下,較橫更舒展。撇的寫法,與寫左下挑相同,起筆後用過筆向左下行筆,行中略增曲勢,至全畫三分之二以下處用力頓筆,到畫的末端捻筆外旋,略提向左上,回筆收鋒於線中。鈎的寫法有幾種,這裏只介紹常用的長鈎的寫法,出鋒後不提而是用過筆向下行筆,行至豎下端再依次蹲筆、挫筆、頓筆向左畫近似水平的圓弧,至弧末提筆出鋒。另外,隸書的書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如一字中有數橫相迭時,一般是最末一橫寫成帶蠶頭雁尾其餘都是短橫。如一字中既有長橫又有長捺,一般是長捺用蠶頭雁尾,長橫不用,如“大”的寫法就是。如橫在別的筆畫包圍之中,橫的寫法也不用蠶頭雁尾。就是説,蠶頭雁尾在一個字中只能出現一次,否則就會影響字的美觀,所以前人説“蠶無二色,雁不雙飛”。

隸書的特點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峯,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説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未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髮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統一下,是漢代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佔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過去一般相信隸書之由來為“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但近來指出“隸”字亦有“附屬”的含意,可能意旨其為篆字之衍生。

隸書的來歷,隸書的寫法,隸書的特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