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來源:人人運程網 2.83W

啜姓氏是我國百家姓中的一個罕見姓氏,它是一個單一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於明建文帝朱允炆之子朱文奎改姓而來。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中,啜姓未能進入前2000名。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姓氏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據各地啜姓家譜記載及互相聯繫溝通,可以確定在京、津、晉、冀、魯、豫、黑、吉、遼、蒙、川、湘、鄂、贛、台灣等省、自治區,都有啜姓。其中,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東於村,天津市寧河縣馬連村,河北省撫寧縣演武營村,河北省棗強縣西紫結村、東紫結村、大有村,河北省崇禮縣紅泥灣村,吉林扶余縣小八號村,遼寧省阜蒙縣大五家子鄉三家窩鋪村和內蒙開魯縣等為主要聚居地。全國啜姓人口約五千人。

啜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由來與淵源
  根據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東於村、天津市寧河縣馬連村、河北省撫寧縣演武營村和河北省棗強縣西紫結村、東紫結村、大有村家譜記載及祖輩口傳,啜姓應為明建文帝朱允炆之子朱文奎改姓而來。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夏農曆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所以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立朱標長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後,朱允炆繼位,就是明朝的建文皇帝

明建文元年(1399年)農曆七月,燕王朱棣起兵造反,至明建文三年(1402年)農曆六月,歷時三年,直抵南京,自立為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哪裏去了?在歷史上沒有確切記載,只在《明史·恭閔帝本紀》中有一筆:“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此後,關於建文皇帝的生死去向,成為千古之謎。

傳説京城失守後,建文帝朱允炆命宮人防火焚宮。他喬裝剃髮扮僧人模樣和隨行人員,分兩路,逃出皇宮,一路從鬼門出,乘小船到神樂觀,另一路從水道御溝而行,直奔神樂觀,後坐船逃往京口(今鎮江市)。

建文帝朱允炆到京口後,祕密通知其三位弟弟到京口會面。不久,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堅、徐王朱允熙都祕密來到京口驛舍。見面後兄弟四人抱頭慟哭。傍晚建文帝設便宴款待三兄弟和幾個一起出逃人員。席間吳王朱允熥問皇兄:“意欲如何?”建文帝説:“諸王叔恨我,文官棄我,武將叛我,良臣捕,賢臣誅。我意已決一心向佛,雲遊天下,依經書為伴。今會諸弟一面,日後實難再見,望弟弟們小心從事,早做準備。我兒文奎,年紀尚幼是我子孫之根,託付程亨去汴梁,代我育養,為安危而改祖姓,傳世子孫。習詩書,懂禮儀,務商農,勿為仕官,求生存樂在其中。”

這時太子講讀程亨和太子朱文奎離席,同時跪在建文帝面前,請求皇帝賜姓,建文帝忙扶起程亨説:“小兒安危先生任重。我應該拜謝與你,姓氏還是程濟先生提個字吧!”翰林院編修程濟沒有推辭,沉吟了一會,説:“此地是京都門户,京口(鎮江市)取口字為首,刻紀改姓之地。取萬歲帝號文字去點為皇帝去發之象,為又字,莫忘帝變之因。四個又字疊並,為兄弟聚首落難泣淚之樣。合為啜字,也兼有吃有喝永享温飽,以求太平之意。此姓為啜,帝意如何?”建文帝説:“好,就姓啜也,讓子子孫孫都知道祖上曾始遭不幸。”

程亨和太子朱文奎與建文帝分手後,改道去汴梁。在汴梁,朱文奎等隱姓埋名,依教書和幫寫文書為業,朱文奎成人後改為啜氏,姓名不詳。大明景泰二年,為避禍端其子由汴梁遷至清徐縣東於村,為東於啜姓始祖,起名秉初,居住在東於村北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