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漢字中的姓名文化

來源:人人運程網 1.82W

段玉裁在《説文解字》中注:“姓者,統於上者也;氏者,別於下者也。”就是説,一個人的姓是指他的血統來源而言的,氏則是指他子孫的血統來源而言的。接下來,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姓名趣談欄目是如何簡論漢字中的姓名文化吧!

簡論漢字中的姓名文化


  關於“姓”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古往今來,很多人都給它下過定義。譬如《説文解字》中曾經這樣提到過:“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生亦聲。”這句話表明了姓的含義最早與女性生子這一現象有關。而且從漢字本身的結構來分析,“姓”字的偏旁是“女”字旁,所以我們大概可以猜測“姓”是女人或者是當時的母系社會有關。

而事實確實是這樣。在遙遠的古代人類曾經歷過母系氏族制,那時的婚姻是族外羣婚制。即甲氏族中的一羣同輩男子,嫁到乙氏族中給一羣同輩女性作丈夫。一個女人有好多丈夫,同樣,一個男人也有多個妻子。所以生下來的孩子只知道哪個是他的母親,至於父親則不好確定了。所以這就是姓“從女生”的道理。比如説皇帝姓姬,神農氏姓姜,這些都是姓起源於母系社會的明證。

但在春秋末年以後,由於禮崩樂壞和戰亂的影響,姓與氏之間的界限慢慢變得模糊不清,出現了姓氏走向統一的勢頭。於是,姓氏開始合而為一。從此每個宗族有了固定的姓氏,血統源流的線索也開始清晰。

我們國家共有多少姓氏?這是一個人人都會問但又不太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從姓氏發展的本身來看,經歷了一個由少到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姓氏在發展中被摒棄不用,而有些人還在根據不同的原因創造新的姓氏。但是這些被摒棄的、或者正在使用的、新出現的姓氏無疑都應包括在中國姓氏總數之內。

通過很多古代書籍中我們可以發現姓氏的變化軌跡。譬如説在先秦時期的姓氏書籍《世本》中收入18姓875氏,在漢代的姓氏書《急就篇》中收入130姓。而在兩漢以後,我國使用的姓氏在不斷地增加,一些新的姓氏和由少數民族改姓而來的姓氏大量湧現,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姓氏數量。現在人編着的《姓氏辭曲》中收錄的姓氏則達8000多個。可見我國的姓氏處於不斷地發展變化過程。

我們中國人見面時都習慣問對方“貴姓”,那麼着個“貴姓”中的“貴”究竟體現在什麼地方呢?談到中國的百家姓,我們就會想到“趙錢孫李,週五鄭王”。百家姓之所以以“趙”開頭是因為當時的皇帝姓趙。和百家姓一樣,由於我國古代最重視身份地位,所以使用的姓氏也往往帶有等級的色彩。

在古代各個王朝都有各自的貴姓,比如説:漢朝皇帝姓劉,唐朝皇帝姓李,宋朝皇帝姓趙。在當時各個皇帝所使用的姓氏無疑是當時最尊貴的,皇帝不會允許平民和自己的姓一樣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姓氏最尊貴的。所以當有的大臣們被皇帝賜姓時,他們都會感到很榮幸。而且當時的社會上也特別重視姓氏。尊貴的姓只能被皇帝或者大臣們使用,這就奠定了貴姓中姓的“貴”的地位。

起名如同作詩填詞,可以借鑑賦、比、興手法進行構思。或者説可以假借外物,意興聯想,展開構思。一個好的名字應該藴含着豐富的漢字文化內涵。方法則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紀時法:即根據出生年份、季節、月令、日期、時辰起名;(二)紀地法:即根據出生的地方起名;(三)紀事法:即根據出生時所發生或遇上的事情起名;(四)順序法:即根據出生順序為名;(五)疊字法:即兩字相疊成名;(六)託寄法:即通過起名寄託長輩對嬰兒的種種期望。比如説:永康,父母只是簡簡單單的希望他永遠健康。

中國人名形式繁多,內容豐富,概而言之,人名的基本特點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漢語講究韻律的和諧。這些特點使得漢語人名具有很強的音樂性。比如説扶蘇、杜牧、楊洋等。第二,多名制度。在當代社會,中國的姓名制度大大簡化了。一個人最多可能有兩個名字就是大名和小名。但在古代中國,實行的是多名制度。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名字,正所謂説幼有名,長有字,死有諡。還會有別號等。所以説古代中國的人名制度相當複雜。第三,從文化內涵看,中國人名具有濃厚的禮教色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禮教都滲透到了人名系統的各個角落。第四,從時代特徵上來看,人名往往帶有厚重的時代烙印。比如説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很多人都用國、強、華等字命名。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中姓名文化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散發着它獨特的魅力。而且方塊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具有它的神奇性。所以能夠從漢字角度探索中國的姓名文化是很有意義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