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活動有這麼多,你知道嗎?

來源:人人運程網 1.41W

蒙古族是一個瀟灑奔放的民族,這裏的人們早期過着遊牧生活,大家都會騎馬摔跤,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安家,真的是做到了以天為蓋地為廬……整個中國,過得最自在的應該就是蒙古族了吧。小編是非常向往這種生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喜歡。蒙古族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8個比較出名的蒙古族節日吧。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活動有這麼多,你知道嗎?

  1、春節
  蒙古族的年節主要是春節,蒙古族稱過“大年”。古時候,蒙古族將春節稱為“白節”。如今,人們將農曆正月叫做“白月”。蒙古族崇拜藍色和白色,將藍色代表自己民族,將白色視為純潔、吉祥、神聖的象徵。“白節”、“白月”,據説與日常飲用潔白的奶食有關,包含着恭賀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是人們相互交往聚會的時節

蒙古族過春節,分“送舊”和“迎新”。送舊是臘月二十三日,搞清潔衞生。臘月二十三日以後,就準備迎春節。節前,人們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備下當年生長的公羊肉和各種奶製品,加上幾壇上好的美酒,然後開始“調馬”。除夕夜,家家户户薰羊頭,煮羊蹄,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開始飲酒進餐。人們紛紛向老人、長輩敬“辭歲酒”,圍坐火塘吃餃子

2、興畜節
  每年正月十六日,從事畜牧業的蒙古人,要為牲畜舉行儀式,稱為興畜節。有的地方日期不固定,選在正月至清明前的某日。這節日起源很早。這天人們把所有的牲畜集中到一起,查看牲畜的膘情,研究接羔、接犢的安排,並給種畜掛五色綢帶,請喇嘛唸經。大家圍坐在一起敬酒祝福。設鍋灶,備佳餚,大家共進餐。然後舉行文體活動,顯得很熱鬧。

3、打穀場節
  蒙語稱為“烏圖如模塔裏呼”。這節可能是從興畜節演變而來的。在東部從事農業的巴林旗等蒙古人,常在打穀以前擇吉日舉行,對打穀場上使用的工具都要擦一下,並誦唸祝辭,用各種食品供祭,從事打穀勞動的人要叩頭,然後互相敬酒聚餐,最後進行各種文體活動。

4、打馬印
  打馬印是蒙古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清明節或端午節前後舉行。在節日這天騎手們每套住一匹烈馬,便有執印者在馬的左胯骨的中心部位,打一個印記。屆時,人們在指定的草場燃起簧火,挑一名德高望眾、騎技精湛、烙技嫻熟,通曉馬性的牧人執印。參加套馬的騎手一字排列,然後有人向他們敬獻哈達,表示祝福。這時印橫在火中烤紅,高呼打印開始,眾騎手個個橫杆立馬,把馬羣團團圍住,頓時人呼馬嘶,蹄聲雷動,場面異常壯觀。觀賞套馬的人,不僅來自草原,四面八方的羣眾都有,使觀賞者大飽眼福。蒙古族的姑娘們也趁機選擇情人,而這也正是小夥子一展自己套馬技藝的關鍵時刻。

5、魯班節
  魯班節是居住在雲南省南部通海縣一帶的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八年級舉行,節期三天。現在的魯班節,蒙古族村民均要殺豬宰羊,搭台唱戲。外出的建築工匠們無論路途有多遠,都要趕回來在家歡度節日。人們把大殿裏的檀香木魯班像請出來,到各村遊行一週。敲鑼打鼓,鳴放鞭炮,宣揚魯班功績,十分熱鬧而隆重。同時,還有舞龍、跳舞、劃綵船等,然後,彙集到廣場唱歌跳舞,十分歡快。節期持續三天。此時,若有哪位工匠不回縣城來過節,各村人會瞧不起他,認為他是個不敬師、不愛賢、不守禮義的人。節日後正是滇南農忙季節,開始收割小麥、油菜。直到翻田、耙池、插秧結束,工匠再外出幹活。

6、獵日節
  獵日節,是內蒙古東部地區呼倫貝爾盟一帶的蒙古族人民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的傳統節日。節日的當天,無論是天晴還是天陰,各村獵人都要按傳統習慣,騎着馬,揹着槍,挎着刀,帶着獵犬和“布魯”(打野獸用的拐形小木棒,這是木製一斤左右重的打獵工具,投擲出打到獵物的概率很高),上山打獵。獵日進行圍獵,要推舉一名德高望重的好獵手當打大圍的總指揮“阿賓達”。圍獵開始,獵人分組從不同地方進入圍場,從不同方向逐步縮小包圍圈。中午時分就地野餐。下午圍獵進人高潮。此時,獵物也逐漸集中,獵人也漸漸地集中到一塊,比賽獵技,大量的動物成了他們的戰利品。當他們興高采烈呼喊着凱旋歸來時,村民們便集中到村口,列隊歡迎獵人們滿載而歸。

8、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就是蒙古族慶祝豐收、遊藝歡樂的意思。“那達慕”大會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是古老而神聖的,有着悠久的歷史。“那達慕”大會,每年都在七八月間牧業豐收的黃金季節舉行。這時,內蒙古草原,秋高氣爽,風和日暖,綠草茂盛,羊肥馬壯,一派豐收景象。牧民們身穿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帶着豐收的喜悦,騎着駿馬,領着駱駝隊,趕着牛車,唱着牧歌,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那達慕”大會,上級和兄弟旗、縣也派出代表團前來慶祝。

小結:其實蒙古族這個喜歡熱鬧又豪放的民族,他們的傳統節日遠遠不止這些。蒙古人民天性善戰好鬥,所以他們也很喜歡舉辦各種節日活動,大家聚集在一起比賽,在比賽中增進大家的友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