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孜別克族風俗習慣 烏孜別克族有哪些風俗?

來源:人人運程網 1.58W

烏孜別克族也可以稱之為烏茲別克斯坦,是中國的傳統特色民族之一,在烏茲別克斯坦是屬於當地的主體民族,但是在中國則是屬於少數民族。那麼關於烏孜別克族的風俗習慣,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烏孜別克族風俗習慣 烏孜別克族有哪些風俗?

一、物質別克族的服飾一般男生都是傳一個長衫,然後有很多自己民族特色的花紋,會有很多的袷袢之類的花紋。女生很多人日常都是穿連衣裙,顏色會非常的豔麗,無論男女在當地都會穿皮靴。

烏孜別克人都愛戴各式小帽,其中“託斯花帽”較為有名,繡有白色巴旦木圖案,白花黑底,古樸大方。“塔什干花帽”則色彩對比強烈,火紅閃耀,如盛開的花叢。青年男子一般喜戴紅色小帽,老年男子多戴深綠色小帽。婦女除戴小帽外,也圍方頭巾。按其宗教習慣,婦女出門必須穿斗篷,頭戴面紗。隨着時代的發展,烏孜別克族服飾日趨現代化。

新疆木壘縣的烏孜別克族家庭全家福--別具特色的烏孜別克族服裝新疆木壘縣的烏孜別克族家庭全家福--別具特色的烏孜別克族服裝

二、居住烏孜別克族的房屋建築大致都帶有一定的中亞細亞傳統風格。其住房一般為土木結構,自成庭院,房屋一般高大寬敞,土牆很厚,一般在1米左右,四面用磚打底或包裹,平頂稍斜,有的在頂上覆蓋鐵皮以防漏雨滲雪。伊犁地區的烏孜別克族住房一般有延伸的廊檐,夏季可在檐下吃飯、會客,冬季可避風寒。南疆的烏孜別克族住房一般在室內牆上挖壁龕,用雕花石膏鑲砌各種圖案,可存放用具,放一些小擺設,室內的柱子上刻有各種圖案。冬季一般用壁爐取暖。各家多在庭院裏搭葡萄架。烏孜別克牧民們夏、春、秋多住氈房(又叫蒙古包),冬季則多住固定土屋或木房。

三、婚姻按照傳統習慣,哥哥未婚前,妹妹不能出嫁;姐姐出嫁前,弟弟不能娶妻。通婚範圍大多限制在族內,但長期以來,南疆的烏孜別克族由於同維吾爾族在各方面都有密切聯繫,所以與維吾爾族通婚不受限制。在北疆,由於同樣原因,烏孜別克族也同哈薩克、塔塔爾、柯爾克孜等族通婚。

按照傳統習慣,在訂婚前,男方要多次請人到女方家提親。在女方同意之後,男女雙方都要請親友吃飯,商定婚期。在未結婚之前,如遇節日,男方要給女方送禮,包括布料、食物及日常用品等。在吉日的前數天,男方還要給女方送禮。在吉日前一天,新郎父母均到新郎家中與新娘父母共同確定邀請客人名單。然後,發散請貼。吉日所用一切開支均由男方承擔。

結婚儀式在女家舉行,雙方父母出面招待。先吃抓飯,然後男方父母向親友表示感謝,並請親友為新郎新娘祝福。在吉日的下午,新郎的妹妹等也來新娘家。在她們進門時,女方要鋪“巴炎達孜”(一塊長布),並將糖果分給她們所帶的孩子。吃飯後,分別被領到所準備的房間。晚上舉行結婚典禮,在舉行儀式的前一時刻,媒人要向雙方父母協商討休錢。結婚儀式完畢後,新娘去婆家.婚後第二天,新娘主辦“吉爾克派克”(聯歡會),再過一、二天,新娘的父母舉行“恰利拉爾”,即請新郎及其父母親友等人做客。入席均按長幼分坐,並向新郎與來客分別贈送禮物;新郎的父母為表示答謝,也舉行“恰利拉爾”,請新娘的父母親友做客。至此,結婚儀式才告完成。在此過程中,還有“請新娘”和“搬新娘”的活動。“請新娘”是由新郎的親友將新娘請去做客。“搬新娘”是新郎的親友將新娘叫回家中,新郎要帶禮物前去,請求將新娘“放回”。新娘則抱着母親哭,表示不分離,父親則為女兒祈禱。然後,由老年婦女或新娘的嫂嫂等人護送新娘回婆家。當新娘回來時,要在院中生起一堆火,新娘繞火堆一週,踏着鋪在門前的白布進屋。在此時刻,撒水果糖及小食品,表示恭喜新娘返回。然後,送新娘的客人返回,只留下年長和有威望的婦女,次日返回。

烏孜別克族非常重視婚姻的穩定性,一旦締結婚約,如果非離不可,又是男方主動提出來的,女方可帶走自己的嫁粧和其他用品,取得原協商好的“討休錢”才離開。若要復婚,仍要舉行一定的儀式。離婚後婦女要經過一百天的“待候期”,目的是察看她是否懷孕,待候期後則可改嫁。

三、家庭烏孜別克族的家庭一般多是父母、兄弟分居,雖然也有祖孫三代居住在一起的,但為數極少。他們視家庭為神聖的社會團體。父親是家庭的户主,負責子女的教育和成家立業等,而子女則須尊重父母,孝敬長輩,否則就會受到人們的不屑和鄙視。

四、育俗烏孜別克族婦女生育時,丈夫不能進入產房;產婦在七天內不得外出。誰家生了小孩,都要向親友報喜,親友一定要備禮相送;在產後的第二天給嬰兒命名,一般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給孩子命名,或請阿訇命名。由父母命名的逐漸多起來。產後十一天要宴請親友,親友向嬰兒送禮物,母親把嬰兒抱出,放入搖籃。四十天後,給孩子行“洗禮”(洗澡),先由父母將一個金鐲子或金戒指放在一個盆裏,來祝賀的親友都要向盆裏倒一點水,然後,母親把孩子抱入盆中進行淋浴。至此,產婦即可出門參加勞動和活動。

男孩到5-7歲時進行割禮儀式(又稱“小喜”)。
  五、葬儀烏孜別克族的喪葬儀式嚴格按照教規舉行,一般實行土葬。人去世後,要馬上告知所有親友。參加喪禮的男人在腰間扎一白帶,婦女在頭上扎一白帶。阿訇為逝者誦經時,婦女圍“埋體”哭泣,男的一律在户外。為逝者淨身必須是同性別者。埋葬後,在淨體的地方放一個花盆,點一盞長命燈。從這時起,此屋便不再住人。逝者被安葬後,子女要在7天后方可脱孝。親屬們要在一年當中舉行四次較大的哀悼儀式。一是死後的第3天,稱為“三乃孜爾”;二是死後第7天,稱為“七乃孜爾”;第三次為40天祭日;第四次是週年祭禮,規模最大。

有的還在週年內的每個“主麻日”做小型“乃孜爾”。如果是丈夫去世,在週年內,妻子要頭扎白布並不能外出做客,也不能應邀參加別人的婚禮。週年後則無此禁。以後逢年過節要舉辦悼念儀式,以示對親人的思念。

六、禁忌烏孜別克族的禁忌很多。與新疆其他民族一樣,忌食豬、狗、驢、騾肉等。飯前飯後必須洗手,用毛巾擦乾,不能亂甩。家中只有壯年婦女一人時,忌外人進家。大庭廣眾下不能赤膊,更不能穿短褲。烏孜別克族特別注重飲水水源的清潔衞生。

七、婚嫁制度在烏孜別克族的傳統習俗中,青年男女結婚必須遵循先長後幼的原則。即:
  在當地是有一些比較嚴格的默認的規定,比如如果是自己的長兄還沒有結婚的花,那麼弟弟是不可以娶的。如果是姐姐還沒嫁出去,那麼妹妹則不能談婚論嫁,哥哥沒結婚,妹妹就不能結婚,這些都是當地的默認風俗。

小結:烏茲別克族房子的建築基本上都是用木製為主,烏孜別克族平時都是父母居住在一起,極少數人會和自己的父母分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