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飲食之泉州飲食介紹

來源:人人運程網 4.18K

在中國南方有一個文化叫做閩南文化,有的人很喜歡閩南文化裏的一些美食。其實在閩南的飲食裏每個地方的飲食都不太一樣,有的人會問閩南泉州飲食是什麼樣子的呢?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泉州有哪些飲食文化吧。

閩南飲食之泉州飲食介紹

  閩南泉州飲食
  泉州人的居家食俗,與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均實行一日早、午、晚三餐制。作為正餐的補充。還有點心,但各時期、各階層有所不同。以永春縣為例,在清末至民國時期,為官“三餐三點”(早點、午點和晚點),十層“三餐二點”(早點和晚點),庶民農忙時才多加“一點”(午點),窮人三餐難顧,不敢有點心之奢想。

受本地自然環境、經濟條件和生產方式的制約,泉州人的飲食結構具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主食原料為大米、番薯(也稱地瓜)、大麥等。在安溪、永春。德化等內地縣,是以大米為主,而在惠安、晉江、南安等沿海縣,則以番薯、大麥為主。主食的製作方法有乾飯、稀飯兩種,以三餐皆稀為常,或一干兩稀(中午或晚上為乾飯),或兩幹一稀(中午和晚上均為乾飯)。泉州人還有個主、副食“二合一”的吃法,即把蔬菜,海鮮、肉類等副食品直接與大米煮成鹹飯(如高麗菜飯、紅膏母蟳飯、肉飯等)和鹹粥(如花生仁粥、蠔仔昭、鴨仔粥等),吃起來頗有地方風味。關於泉州人的主食原料,這裏還應就番薯多説幾句。番薯除了作為三餐的主食,以及製作諸如薯粉糊、炸薯片等風味小吃外,還成為維繫家鄉和境外、海外遊子的精神紐帶。家鄉的親友出境、出國探親,所帶的禮品中就有番薯粉等。華僑回鄉來,也要吃番薯粥、番薯湯。泉州僑鄉的人民甚至認為,能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頑強地生長着的番薯,哺育了他們旅居在境外、海外的鄉親們艱苦奮鬥、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與性格,並克服種種困難,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迅速成長。而一旦事業有成後,當他們回想起以前家鄉人民植番薯、喝番薯湯的艱苦日子,又會激發起愛國愛鄉之情,踴躍支援桑梓建設。想不到番薯這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的粗俗食物,竟有如此豐的內化內涵。泉州城鄉一般民眾,舊時儉樸,粗食淡飯,佐之物多是自家醃製的瓜菜和廉價的新鮮蔬菜、豆製品等,魚、肉、禽、蛋,往往要逢年過節才難得一嘗,清道光《晉江縣誌》曾記載明代萬曆進士楊廷相講他“為諸生時,歲惟大麥及蘿蔔菜熟時一飽耳,餘具枵然也”。因此泉州俗諺有“死死六工尺,豆乾、菜脯、(蟲字旁一個宅)(即海蜇)”和“日日醬瓜豆豉,終年不知肉味”之説。

新中國成立後,城鄉人民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今天的主食結構已以細糧為主,麪食品也進入正餐。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家庭以牛奶、豆漿、麥乳精、營養麥片等飲料,配以麪包、油條或糕點為早餐。隨着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家庭飲食日漸講究營養化和口味化。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有時閤家到飯店酒家進餐,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小結:以上就是泉州飲食介紹,看完了是不是覺得來閩南就應該去泉州吃一下美食,瞭解一下他們當地美食文化。

  您可能感興趣
  閩南文化有哪些影響呢
  閩南文化有什麼主要特點
  閩南歌仔戲有哪些劇種文化呢
  閩南歌仔戲有哪些藝術特色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