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由來 回族是如何起源的?

來源:人人運程網 2.86W

回族人口在中國排行在第四位,歷史上回族人很多都是由唐代以及宋代的僑民而發展而成的。那麼關於回族具體是如何由來的,回族是如何起源的呢?這些你都完全的瞭解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回族的由來 回族是如何起源的?

回族的由來
  歷史上,胡商、大食、色目人、蕃客、回回、回民是不同時期對來華回族先民或回族的稱謂,其中“回回”一詞使用的年代較長,在元代以前“回回”名稱含義是“回鶻”一詞音轉而成的大眾俚語,除了把“回紇”和“回鶻”(畏兀兒)簡稱為回回外,還包括葱嶺(帕米爾高原)以西的部落或種族,用來概括自己尚能有所知曉的西部外緣的人羣。元初,回回一詞的使用就有了變化,漢人用“回回”來對譯蒙古語Sarta’ul(撒兒塔兀勒),即“外來商人”的意思,以此來形容西亞、中亞等西域遙遠地帶東來的經商者。

十三世紀初,因成吉思汗西征,又有大批西亞、中亞一帶的各族穆斯林遷徙到中國內地或邊疆,有的守邊屯田、有的經商、有的為官等,他們和原來就定居在我國內地的回回以及當地原住民族通婚,中國境內一個新的民族基本全面形成。公元1235年回回人正式被當時的政府編入户籍,從“蕃客”轉變為“回回户”就等於有了中國國籍,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新的成員。自此,在元代官方文書或詔令中,回回與其他民族也就明顯區分開來。如1265年(元至元二年),忽必烈在一份詔諭中就説:“今擬黃河以南,自潼關以東,直至蘄縣地面內百姓、僧、道、秀才、也裏可温、答失蠻、畏吾兒、回回……應據官中無身役人等,並不得騎坐馬匹。”(見《大元馬政記》)。元代《祥符圖經》對民族描述是:蒙古、畏兀兒、回回、也裏可温、河西、契丹、女真、漢人八類。又如元《至順鎮江志》在載述其地僑居户時説:“蒙古二十九(户),畏兀兒十四(户),回回五十九户,漢人三千六百七十一(户)。”

到了清代後期,回回中間已有人明確地把自己的這個羣體稱為回族。回族明確的作為一種他稱,目前已知有記載的最早出現在乾隆時代——乾隆《重修肅州新志》卷三十“西陲紀略”敍述哈密人口向肅州地方的遷徙時寫道:“哈密夷人於故明時徙居肅州衞東關鄉居住者三族。曰維吾兒族,其人與漢俗微同;曰哈喇布族,其人與夷同;曰白麪回回,則回族也。今皆男耕女織,為邊氓矣。士商營伍,鹹有其人”。乾隆五十年(1785),福康安在關於鎮壓西北迴民起義的奏摺裏,也不止一次使用“回族”的提法。光緒十六年(1890)刊印的楊昌睿《甘肅忠義傳》,在傳文中亦多次出現“回族”、“回籍”的字樣。光緒後期的樊清心在《甘肅回匪肅清善後議》裏,更將“回族”一名當作明確的分類範疇來使用。

民國時期,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綱領中公開、鄭重提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的口號。

當然,回族和其他各少數民族人民最終取得平等地位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開始對國內各少數民族給予正式承認,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中,有九族系屬公認:朝鮮族、回族、滿族、蒙古族、苗族、維吾爾族、瑤族、彝族、藏族,不待查驗,自然成立。

回族人口在我國56個民族中居第四位。歷史上的回族,以唐代和宋代為“僑民”或“先民”時期,十三世紀初又有大量西亞、中亞人隨元軍東遷,來到中國後,一般從事經商、工匠、官吏、學者、軍匠、炮手、士兵等職,這些外來者通過和中國境內的土着民族通婚,從而於元末明初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一一回族。實際上,以宋代回族已發展為幾個大的聚居區和一般民族形成的條件來衡量,則早在元代以前,東南、西北和華北一些地區的回族便早已先後形成。

小結:回族是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國家才開始對於少數民族進行證實承認的。回族的在唐宋時期,以及元代時期都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是當時並沒有統一民族民稱,也沒有實質性的地位存在,回族在清朝之後逐漸的承認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