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畲族山歌有哪些特色

來源:人人運程網 2.09W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山歌,就像他們對外的一張名片一樣。聽到他們的唱的山歌,就能大概知道這首歌是來自哪個民族的。下面,為大家介紹景寧畲族山歌,他們的歌聲聽起來很優美、動人,那麼他們的山歌有什麼特色呢?請大家看看下文。

景寧畲族山歌有哪些特色

  景寧畲族山歌一般以四行、七言體式韻文為一條,四句為一首。也有少數歌詞第一句為三個字或五個字,講究押韻,第三句末字須是仄聲。

山歌多唱“假聲”,有獨唱、對唱和齊唱。很少伴隨動作和音樂。着名歌手有藍春翠(女)、雷石連、藍振水、雷龍花(女)、雷馱銀(女)、雷永慶、藍榮昌、藍餘根、藍培菊(女)等。

畲族山歌有敍事歌、風俗歌、勞動歌、情歌、時令歌、小説歌、革命山歌、兒歌、雜歌等種類,景寧約有手抄歌本3000多冊,2萬餘首。用本土史實編成的《打酒局》、《打鹽霸》和《古老歌》、《湯夫人歌》等4聯編入《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卷》,畲族婚俗歌935首,哀歌642首,由浙江省畲族民間文藝學會整理編印。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的口頭文學,是畲族文化的重要部分。畲族只有語言而無文字,常借用漢字記畲語音法手抄許多歌本。舊社會畲民沒有受文化教育的機會,把學歌唱歌作為一種重要文化生活。所以20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民歌普及率較高,常以歌代言,溝通感情;以歌論事,揚善懲惡;以歌傳知,鬥睿鬥智,形成一套上山勞動、接待來客、婚喪喜事的對歌習俗。

畲族民歌七字一句,四句一首,講究畲語押韻,不少人能即興編唱,有的歌手對唱一兩夜而不重複。唱時用夾有“哩、羅、啊、依、勒”等音的“假聲”唱,平時學歌時不夾假音唱叫“平唱”。唱喜歌每個縣有一種曲調,唱哀歌全民族統一一個曲調。唱歌的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很少伴有動作與器樂。上山勞動,單人時往往以歌驅寂寞,遠處有人聽到,聽出是年齡相仿的異性,就往往接上,發展成談情説愛的對唱。山上常有人對歌,所以有人稱畲鄉是歌的海洋,故也有人把畲歌稱為山歌。

農閒時,村上來了客人,村上年齡相仿的異性就活躍起來,天一黑,眾歌手到客主家門口放一鞭炮,湧入中堂起歌頭:“日頭落山嶴裏黃,太(看)見阿哥(妹)娘洞(郎洞)來,阿妹(哥)冒(無)納(物)好招待,安晡(今晚)行來打大鋪(對歌)”。如果客人是歌手,會很快對上,如果客人確無歌手,則以歌罵得他回去以後非學起來不可。若客人來了,村上無人對歌,也會被人視為此村無能。找客人對歌,村上上場唱者必須是年齡相仿的異性,客人必須是非本村出嫁者;主家如是三年喪服期內或造房豎柱時,不對歌,要對也要放別人家去對。來客對歌,主要是唱情歌,已婚者雙方也不拘束,完全可假戲真演,雙方都未婚則求之不得,往往唱來一個終身伴侶。

來客對歌,一般對一整夜,半夜時主家燒點心招待所有在場者,唱到天亮時,要唱十二生肖歌以送歌神,結尾是“嘮歌嘮到天大光,送你歌神出外鄉,唱條歌兒安香火,一年四季保安康”。對歌結束時,村上主要幾個對歌者要集點錢作為“手薪”送給客人。當然唱歌來了真感情,就不是送點“手薪”了。

小結:畲族人民愛唱山歌,用歌聲傳達感情,他是畲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網上查查看,聽一聽,對比其他民族的山歌,看看能發現什麼不同的地方。如果自己來唱,看看能不能唱出他們的那種感覺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