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海北藏族自治州有關的資料

來源:人人運程網 6.33K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境東北部,北與甘肅省毗鄰。東南與西寧市的大通縣、海東市的互助縣、西寧市的湟中、湟源縣接壤;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大治州的天峻縣毗連;南與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縣隔湖相望;東北與甘肅省的天祝、山丹、民樂、永昌、張掖、肅南等市、縣毗鄰。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海北藏族自治州有關的資料吧。


歷史沿革
  封建時期
  古為羌地。漢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縣三角城設置“西海郡”,轄海晏、剛察等地區。後因王莽篡政紛亂,郡邑廢棄。東漢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復置“西海郡”(以上見《西寧府新志》)。晉和十六國時(公元265-420年),設置西平郡,海北州屬西秦、北涼、南涼統治(見《甘肅通志稿》)。
  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煬帝擊敗吐谷渾伏允主力後,又設置“西海郡”,郡治多至伏俟城,海晏、剛察仍屬期管轄(見隋書)。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設置米川縣,轄門源地區。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徒吐谷渾諾曷缽於浩門水南。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徒蕃佔據青海,海北州屬其域(以上見《甘肅通志稿》)。元朝設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海北州歸其管轄。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8年),設安定、阿瑞二衞。海北州在二衞轄境。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蒙古族和碩特部落固始汗自新疆入青海,統一了蒙古族分編為5部29旗。其中,海北地區有11旗,置於青海欽差大臣(駐西寧)管轄之下。同時,築起了大通(今門源縣城)、白塔(今大通縣城關鎮)、永安(門源縣城西北55千米處)3城,在今門源縣城設“大通衞”,轄永安營和白塔營,屬西寧府管轄。
  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遷衞於白塔。清乾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衞為縣治。

與海北藏族自治州有關的資料

民國時期
  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後,先後置亹源縣、祁連設治局、海晏設治局(後改設海晏縣),均由省直轄。1929年,劃達阪山以北設置門源縣,祁連地區和原屬西寧府的仙米、珠固劃歸門源縣。1939年,設祁連設治局。1943年,海晏建縣。剛察為教蘭理事轄區。

解放後
  1949年海北解放,成立亹源縣政府,1950年至1952年成立海晏縣、剛察行政委員會、祁連自治區。
  1953年12月31日設立海北藏族自治區,轄亹源回族自治區(駐浩亹鎮)、祁連縣(原祁連自治區改設,駐八寶寺)、剛察縣(原剛察區改設,駐沙柳河)、海晏縣(原海晏縣藏族自治區恢復為縣,駐三角城),自治區人民政府駐亹源縣浩亹鎮。1955年,海北藏族自治區改設海北藏族自治州,亹源回族自治區改設亹源回族自治縣。
  1993年7月駐地遷至海晏縣西海鎮。
  1995年1月11日,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駐地由門源回族自治縣浩門鎮遷至海晏縣原二二一廠基地(即西海鎮)。1999年全州轄4縣(門源、祁連、剛察、海晏縣),3場(托勒牧場、青海湖農場、同寶牧場)。
  2001年3月5日,撤銷祁連縣多隆、默勒2鄉,合併設立默勒鎮;撤銷峨堡鄉,設立峨堡鎮。撤銷門源縣東川、克圖2鄉,合併設立東川鎮;撤銷旱台、泉溝台2鄉,合併設立並命名為泉口鎮;撤銷大灘鄉,併入青石嘴鎮。撤銷海晏縣銀灘鄉,設立並命名為三角城鎮。撤銷剛察縣沙柳河鄉,設立沙柳河鎮。2001年底,全州轄10個鎮、18個鄉、3個民族鄉,6個居委會、206個村(牧)委會。
  2004年7月,剛察縣區劃調整:撤銷哈爾蓋鄉,設立熱水鎮。
  2006年8月,海北州:鄉鎮總數由32個(11鎮21鄉)調整為30個(11鎮19鄉)。海晏縣:撤銷甘子河鄉、托勒蒙古族鄉,合併設立達玉蒙古族鄉。祁連縣:撤銷柯柯里鄉,併入野牛溝鄉。剛察縣:熱水鎮更名為哈爾蓋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5年,海北州土地總面積為3334999.33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2528343.40公頃,建設用地面積96836.81公頃,未利用地面積709819.12公頃,分別佔土地總面積的75.82%、2.90%與21.28%。
  農用地中,牧草地佔主導地位,面積為2256755.98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67.67%;耕地數量較少,面積為47696.94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43%,其中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32116.0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率為67.33%;林地共218736.56公頃,佔6.56%;其他農用地5153.92公頃,佔0.16%。
  建設用地中,城鄉建設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分別佔海北州土地總面積的0.19%和0.10%,面積分別為6479.66公頃和3381.36公頃;海北州其他建設用地數量較多,面積達86975.79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2.61%。其中,城鄉建設用地中,建制鎮面積1445.56公頃,農村居民點面積2880.24公頃,採礦用地面積2153.86公頃,分別佔土地總面積的0.04%、0.09%、0.06%;交通水利用地中,交通運輸用地2979.81公頃,水利設施用地401.56公頃,分別佔土地總面積的0.09%和0.01%。
  未利用地中,水域面積為257272.63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7.71%;灘塗沼澤61124.04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83%;自然保留地391422.45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1.74%。

礦產資源
  海北境內礦產資源較豐富,共發現各類礦產地615餘處,礦產55種,佔清海已發現125個礦種的44%,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產30種,佔清海已探明儲量105種礦產的28.57%。主要礦產有:煤、石棉、鐵、鉻、銅、鉛、鋅、鎳、金、鉑、銀、硒、菱鎂礦、硫鐵礦、重晶石、蛇紋巖、石灰巖、玉石、滑石、建築用砂、礦泉水等。在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中,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13種,非金屬礦產13種,水氣礦產3種。礦產地98處,其中大型礦牀7處,中型礦牀22處,小型礦牀69處,另有礦點、礦化點418處。

生物資源
  海北州境內野生動物(經濟獸類)種類較多,約25種,相對儲量為7─8萬隻。按其獸類分類可分1綱、5目、9種、17屬。按經濟類型可分稀有珍貴動物、藥用動物、觀賞動物、肉用動物、皮毛動物等五類。着名的有白脣鹿、馬麝、馬熊、雪豹、野犛牛、野驢、盤羊、巖羊等。草原上分佈廣,儲量多的有黃羊、野兔、喜馬拉雅旱獺、狼、狐等。
  州境內鳥類資源豐富,僅在青海湖北部地區就有80多個繁殖種,着名的有雪雞、藍馬雞、白馬雞、百靈鳥、天鵝等;青海湖島自然保護區系馳名中外的中國八大鳥類自然保護區之一,斑頭雁、魚鷗、棕頭鷗、鸕鶿等候鳥達16.5萬餘隻。
  境內野生藥用、經濟植物約有92科、160屬、385種,主要集中在林區,在廣闊的草原上亦有分佈。其中數量較多經濟價值較高的野生植物有蘑菇、蕨麻、冬蟲夏草、雪蓮、沙棘、唐古特瑞番、黃花杜鵑、頭花杜鵑、青海杜鵑、裂葉羌活、寬葉羌活、風毛菊、腎葉唐鬆草、藏茵陳、濕生扁蕾、唐古特莨菪、牛尾蓄、蒲公英、骨碎補、紅景靈、網脈大黃、蚤綴、車前、扁蓄、馬勃、柴胡、小櫱、升麻、細葉沙蔘、黃花鐵線蓮、金翼黃芪、青海黃芪、秦艽、黨蔘、鐵棒槌、芍藥、麻黃等藥用植物和優良牧草早熟禾、紫花針茅、扁穗冰草、老芒麥、異葉類口袋、花苜蓿、多枝黃芪、冷蒿、圓穗蓼、珠牙蓼、小嵩草、矮嵩草、藏嵩草、細葉苔、異穗苔、芨芨草等。喬灌木有青海雲杉、祁連山圓柏、樺樹、高山仰等。

交通運輸
  公路
  海北州境內有寧張、湟嘉、民門、岔察、峨祁5條國道、省道幹線公路,溝通了省內、省外及城鄉之間的聯繫,實現了鄉鄉通公路,29個鄉通客運班車,初步形成了省和縣、鄉公路交通網絡。到1996年底,全州公路通車裏程達到1700公里。其中,省屬幹線5條,里程929公里,縣鄉公路756公里。
  在縣鄉公路中,二級公路5公里,佔0.66%;三級公路102公里,佔13.49%。全州公路平均密度為4.96公里/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密度2.3公里/平方公里高115.6%。1996年,全州汽車保有量為3400輛,年客運量為58萬人次,客運週轉量為8008.4萬人公里,全年貨運量為0.83萬噸,貨運週轉量為519.6萬噸公里。

鐵路
  青藏鐵路橫穿海北州境南部海晏、剛察2縣的湖濱地區,其中幹線1條、支線3條,通車裏程為490公里。青藏鐵路承擔了境內部分客貨運輸和熱水煤礦、海湖沙場的大部分貨運,是海北州整個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00年,國家恢復開通了海晏至西海鎮39公里的鐵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