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結婚風俗習慣 侗族婚禮有哪些習俗

來源:人人運程網 1.21W

婚禮是一件大事,不論是哪一個民族,對於他們都會非常的重視。那麼關於侗族的婚禮習俗,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侗族結婚有哪些的風俗習慣呢?這些你都知道嗎?帶着疑問,接下來就和小編在結婚大全中一起來看看吧!

侗族結婚風俗習慣 侗族婚禮有哪些習俗

奇特的侗族婚禮
  三江侗族自治縣的侗族婚禮非常奇特,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如程陽旅遊景區的八個寨子便是在正月八年級舉行婚宴,正月九年級送新娘“回門”。侗族婚禮最奇特、最隆重的是送新娘“回門”。“回門”即送新娘回孃家,送新娘回孃家時新郎不得隨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親朋好友挑着彩禮,組成浩浩蕩侗族蕩的送親隊伍,送親的隊伍越長,表示新郎家的家業越興旺。彩禮有侗族特有的酸魚、酸肉、酸鴨等。伴娘是新郎寨上的年輕姑娘,在長長的送親隊伍中,新娘走在最後面,手裏抓着一塊布,以便外人辨認。送親途中,為了顯示新郎家的家業,送親隊伍往往故意繞道而行,專找人羣密集的地方通過。沿途每經過一個寨,都要燃放爆竹。新娘被送到孃家後,伴娘不得進新娘家門,要立即返回新郎家。孃家人隨即給每個客人端上一碗加了糖的油茶,稱為“喜茶”。晚上,送親隊伍中的未婚青年和新娘寨子上的未婚青年通常會聚在一起聊天,尋找意中人,謂之為“坐夜”。

有趣的侗族婚禮習俗
  結婚
  報京侗族青年男女結婚年齡,一般在十七、八歲。舉行婚禮的時間,每年都集中在陰曆十月辛卯和癸卯兩日集中舉行(牯髒年例外)。有的年份,同時舉行婚禮的新人,多達幾十對。這時報京大寨,真是喜氣洋洋,熱鬧非常,呈現出一派節日的景象。

結婚時,女家不苛求男家的財禮錢和酒肉,男家按古禮把六十二斤肉,二斗二升米(約百二十斤),六十碗酒(約二十五斤),在娶親的前一天,送到女家去,同時去兩個老年人,兩個中年人,兩人青少年。

兩個老年人,要選有福氣的,他們主要是到女家陳述婚姻古禮,送舅爹錢、屎尿錢(撫養費)、謝媒錢,並在到達女家時放禮炮;兩個中年人是挑米和挑酒內;兩個青年人是專扛傘的。扛的傘是烏油傘,兩把並在一起不張開,用棕葉子捆着,一人扛兩把。其中一人把傘上要帶上一小包茶葉和一小包鹽包,送給婦家燒油茶用。去時是左手拿左肩扛,不能換肩換手,不能回頭後望,一直往前走,直到女家,將傘交給女家接傘的人。接傘的人將傘放在神龕上。

女家嫁女,也不花費什麼東西,不置辦嫁粧,不陪送東西。只將男家挑去的米酒和肉用來辦酒席招待親友,將男家拿去的茶葉和鹽巴煮油茶給親友吃。接親人是作為貴賓招待。在酒席上,去接親的兩個老人要陳述婚姻古禮。

老人們述説完古禮後,這時主家拿出兩隻牛角,斟滿酒豎在桌上,請來陪客的兩個老人,手扶牛角司發酒令:“今天的酒是喜酒,今天的酒是送親酒,遠來的客人,鄰近的親友,家有家規,酒有酒令,吃酒要講文明……切不可借酒發狂,無事生非,誰人不講禮義,不遵鄉規,罰他離席,不得異議,大家斟酌,同不同意。在一片“同意”的吹呼聲中,人們分左右兩邊依次飲牛角酒。一人一年角(約三、四兩),最後若是單數,就得喝兩角,成為雙數。

喝過牛角酒,接親人要唱歌封贈主人,先唱六至八對,主人不回答。八對以後主人才回答。以後就是一唱一答,邊唱歌邊喝,直到半夜。到了半夜還要換席。換席,是到鄰近族家中去喝酒。這時,其他親友方才入席吃飯。

飯後,接親人又來喝酒對歌。這時,來接親的兩個老年人不再入席。女家有一位老婦人,拿着一碗油煙墨來給接親人打記。所謂打記,就是在每人額頭上畫一“十”字。快到天亮時,就給接親人都打成黑臉,臉後出門上路,要到了男家才洗去(打黑臉據説是驅神避邪,使新人一路平安)。

姑娘出門上路時,原來扛傘的兩個青年人要唱歌討傘,主人才把傘發送他倆。去時是左手拿左肩扛,回來時是右手拿右肩扛,照樣不能換手換肩,直回到男家才放下

在侗族,基本都是一夫一妻制,在解放後,侗族的大多數青年都可以通過自由戀愛來結成伴侶,那麼,有關侗族的結婚習俗到底有哪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下有關侗族結婚習俗到底有哪些吧。

走寨
  就是一個村的小夥子在晚飯後,三五成羣吹着笛子、彈起琵琶、打着燈籠,口裏哼着情歌,到另一個村子去尋找姑娘談情説愛。當小夥子到來時,這個村的姑娘故意在木樓上露露臉,或者點起燈,給小夥子一個信號。這時,小夥子們便可魚貫而入,到姑娘家去聊天、玩耍。在這個過程中,姑娘如果看了其中的一位,她就會想方設法將這個意中人留下來。小夥子發現了同伴的這個祕密則主動退出,另去他家。

坐妹
  就是當這位被姑娘看中的小夥子留下來以後,姑娘的父母也會有意避開,讓這對戀人交談。此時,姑娘主動坐在小夥子身旁,他們在火塘邊輕聲對唱情歌,互訴鍾情,直至深夜才分手。分手時,還要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和了解,假如情投意合的話,便可訂婚。這種走寨和坐妹的婚俗,在廣西的侗族地區極為盛行。

侗族青年結婚也有本民族的特點。其中以貴州一些侗族地區的“搶新娘”頗為獨特。“搶新娘”即是“搶親”,是古代婚俗的一種遺風。已流傳數百年了。現在成為侗族結婚的形式之一,其實並沒有真搶的,侗族的搶新娘不過是假戲真做罷了。

盤點侗族結婚習俗有哪些
  報京侗族青年男女結婚年齡,一般在十七、八歲。舉行婚禮的時間,每年都集中在陰曆十月辛卯和癸卯兩日集中舉行(牯髒年例外)。有的年份,同時舉行婚禮的新人,多達幾十對。這時報京大寨,真是喜氣洋洋,熱鬧非常,呈現出一派節日的景象。

結婚時,女家不苛求男家的財禮錢和酒肉,男家按古禮把六十二斤肉,二斗二升米(約百二十斤),六十碗酒(約二十五斤),在娶親的前一天,送到女家去,同時去兩個老年人,兩個中年人,兩人青少年。

兩個老年人,要選有福氣的,他們主要是到女家陳述婚姻古禮,送舅爹錢、屎尿錢(撫養費)、謝媒錢,並在到達女家時放禮炮;兩個中年人是挑米和挑酒內;兩個青年人是專扛傘的。扛的傘是烏油傘,兩把並在一起不張開,用棕葉子捆着,一人扛兩把。其中一人把傘上要帶上一小包茶葉和一小包鹽包,送給婦家燒油茶用。去時是左手拿左肩扛,不能換肩換手,不能回頭後望,一直往前走,直到女家,將傘交給女家接傘的人。接傘的人將傘放在神龕上。

女家嫁女,也不花費什麼東西,不置辦嫁粧,不陪送東西。只將男家挑去的米酒和肉用來辦酒席招待親友,將男家拿去的茶葉和鹽巴煮油茶給親友吃。接親人是作為貴賓招待。在酒席上,去接親的兩個老人要陳述婚姻古禮。

老人們述説完古禮後,這時主家拿出兩隻牛角,斟滿酒豎在桌上,請來陪客的兩個老人,手扶牛角司發酒令:“今天的酒是喜酒,今天的酒是送親酒,遠來的客人,鄰近的親友,家有家規,酒有酒令,吃酒要講文明……切不可借酒發狂,無事生非,誰人不講禮義,不遵鄉規,罰他離席,不得異議,大家斟酌,同不同意。在一片“同意”的吹呼聲中,人們分左右兩邊依次飲牛角酒。一人一年角(約三、四兩),最後若是單數,就得喝兩角,成為雙數。

喝過牛角酒,接親人要唱歌封贈主人,先唱六至八對,主人不回答。八對以後主人才回答。以後就是一唱一答,邊唱歌邊喝,直到半夜。到了半夜還要換席。換席,是到鄰近族家中去喝酒。這時,其他親友方才入席吃飯。

飯後,接親人又來喝酒對歌。這時,來接親的兩個老年人不再入席。女家有一位老婦人,拿着一碗油煙墨來給接親人打記。所謂打記,就是在每人額頭上畫一“十”字。快到天亮時,就給接親人都打成黑臉,臉後出門上路,要到了男家才洗去(打黑臉據説是驅神避邪,使新人一路平安)。

姑娘出門上路時,原來扛傘的兩個青年人要唱歌討傘,主人才把傘發送他倆。去時是左手拿左肩扛,回來時是右手拿右肩扛,照樣不能換手換肩,直回到男家才放下。

小結:侗族結婚的第一個步驟也是雙方家庭進行一個婚事上的商量,然後進行婚禮。婚禮的時候當地還會有一些飲牛酒,雙方會對唱情歌。

熱門標籤